湖南的垃圾,够烧吗

刘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1 22:01:3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乐

清晨五点,位于洪山桥的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站开启忙碌的一天。来自长沙市“六区一县”的生活垃圾在这里集散,通过一辆辆载重30吨的密封箱式卡车,运往长沙市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发电厂,这里日均处理垃圾达9000吨。

(由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环保园区。 通讯员供图)

“中国的垃圾不够烧了”,在近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那么,湖南的垃圾够烧吗?7月底,记者走访住建部门、居民小区和垃圾焚烧厂,实地探寻答案。

供需平衡,告别“填埋时代”

最新数据显示,湖南全省已建成投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41座,日处理能力达到4.17万吨,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厂平均运行负荷率为96%。

这意味着,湖南省现有的焚烧厂既没有“饿肚子”,也没有超负荷运行,整体处于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以长沙市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发电厂为例,其日均处理量约9000吨,与前期设计处理能力相匹配。

这种契合,来之不易。“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垃圾焚烧设施29座,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2.48万吨/日。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从“十三五”末期的水平大幅跃升48个百分点,达到88.12%,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背后,是处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长沙、湘潭、益阳等市,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全量化焚烧。全省范围内,“清洁焚烧为主、卫生填埋兜底”的生活垃圾处理新格局已然形成,标志着原有依赖填埋处理垃圾的时代已经落幕。

普通居民感受到了转变。长沙市天心区的陈女士发现,在小区散步时,垃圾收集点不再像以前那样散发浓烈的酸臭味。“现在垃圾车是密封的,路过也不怎么闻得到味道。”

区域统筹,实现高效覆盖

全省范围内,不同县(市)区的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需求各异,如何实现焚烧处理的高覆盖率和产能的有效利用?

区域统筹、打破县域界限,是关键一招。目前,全省有28个县(市)已建成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常住人口较少、垃圾清运量不大的地区,则采用“区域统筹、设施共享”模式,即44个县(市)将垃圾转运到邻近地区进行焚烧处理。

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小县“建了厂却吃不饱”的产能浪费,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带动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区县覆盖率达到了88.5%。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同样重要。2022年,由省发改委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共同出台的《湖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布局规划(2022年—2030年)》,明确清运量散小、运输距离偏远的地区可暂不建焚烧厂,综合考虑服务范围、清运量、运距、环保等因素统筹布局,并预留合理增长空间。

集中化建设,则进一步提升了处理效能。在岳阳、永州、益阳、张家界,4座静脉产业园正有序运行。突破单一垃圾处理的局限,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等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核心,实现资源共享和设施协同。这不仅有效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消除城市污染,更能“变废为宝”,创造经济效益。

长沙市生活垃圾与污泥焚烧协同处理项目是协同处理的典范。该项目于2021年建成投运,不仅具备2800吨/日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还首创“污泥热干化后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处理”工艺,能同步处理500吨/日的市政污泥——焚烧余热用于烘干湿污泥,干化后的污泥又成为助燃燃料,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

资源再生,让改变持续发生

垃圾焚烧带来的改变,最直观的是,环境变得更宜居了。长沙实现垃圾全量焚烧后,曾经因填埋场臭气引发的各种纠纷成为历史,更深层次的环境效益在于地下水安全得到保障。随着焚烧处理成为主流,全省已关闭多处垃圾填埋场,从源头上杜绝了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常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以长沙市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发电电厂为例,它每天可向国家电网输送绿色电力约400万度,年上网电量超14亿度,年碳减排量超100万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高达约98%,除垃圾焚烧转变清洁能源外,炉渣可用于制作环保砖;垃圾中10%-20%的水分在处理达标后回用,产生的沼气综合利用;仅剩约2%的飞灰也在开展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以期实现全量资源化利用。

珍贵的土地资源,也得以解放。长沙曾规划建设270米高的填埋场,堆到200米时就出现滑坡风险,改用焚烧后,无需新增填埋场地,避免了持续的土地占用压力,为城市发展腾挪出宝贵空间。

现如今,位于长沙黑麋峰环保园区的科普基地,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机构、团体超3000批次、75000余人次,向公众普及垃圾处理流程,根植环保意识。在这里,如同“抓娃娃机”般的巨型机械抓斗,一爪子能抓起10-12吨垃圾,其焚烧所发的电量,可满足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

(巨型机械抓斗,一爪垃圾可达10-12吨。 刘乐 摄)

随着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提升和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不断完善,更多资源有望从源头回收。当居民拎着分好类的垃圾走向回收站时,个体不仅是环保行动的参与者,也是“绿色”红利的共享者。

责编:谢卓芳

一审:谢卓芳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