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学子探访白沙大桥追溯秋收起义足迹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1 16:16:49

盛夏,无人机掠过浏阳大围山麓,镜头聚焦于大溪河上那座镌刻着“秋收起义永放光芒”醒目红字的石拱桥。桥面上,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成员手持裂缝检测仪,专注地记录着桥梁的每一处细节,让现代科技与承载着烽火记忆的白沙大桥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个暑期,在指导老师裴必达的带领下,这支实践团深入浏阳市大围山麓白沙古镇,将思政课堂“搬”进革命地标,在行走中感悟红色精神,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

实践团首站来到秋收起义纪念馆。丰富的历史文物、详实的史料与生动的场景复原,全景式展现了革命先辈们从酝酿起义到浴血奋战的壮阔历程。馆内陈列从起义酝酿的星火、周密筹备的智慧,到战斗过程的惨烈、最终燎原的壮阔,每一个环节都让人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带着对历史的震撼,实践团走进白沙村居委会,聆听白沙大桥的历史。桥对岸的刘家祠堂曾是起义将领召开紧急会议和驻扎的场所,见证了众多村民投身革命洪流的历史。居委会墙上的烈士英名录无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成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载体。

在横跨大溪河的白沙大桥,实践团成员迅速展开行动:他们运用专业检测设备对桥体内外结构进行全方位“体检”;操纵无人机升空盘旋,精准采集数据,助力构建白沙大桥的数字孪生模型(BIM)。现代科技手段的深度介入,正助力这座承载初心使命的红色地标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这座石桥默默承载了近百年的风雨,如同先辈们曾默默扛起民族的希望。”团队成员罗洋凝视着桥下潺潺流水,感慨万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传承这份‘桥的担当’,以专业所学守护红色根脉,挺起时代的脊梁。”(杨林 毕宇阳 李香梅)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