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小荧星志愿团照亮少年心

贺娇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1 23:48:11

七月的湘乡,暑气蒸腾,却挡不住湖南警察学院小荧星志愿团的热忱作为湖南警察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30日上午,小荧星志愿团大邵分队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三面村,面向荧星少年夏令营中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场深刻的“两弹一星”精神教育活动。依托学院“忠真智勇,笃学强警”的育人理念,志愿者们将红色精神传承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用红色历史浸润童心,以志愿行动传承使命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兼具历史厚度与现实意义的成长课。

一堂课,读懂“两弹一星”的硬核力量

“同学们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一群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在荒漠戈壁上造出了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课堂上,志愿者们化身“红色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两弹一星”的辉煌历程拆解“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内核。从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到罗布泊沙漠里的艰苦攻关,再到“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对国家发展的深远意义,一个个故事串联起那段峥嵘岁月,让孩子们明白这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胜利。

“这些前辈们放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选择回国奉献,靠的就是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就像我们现在来夏令营做志愿者,也是想用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做点事。”朴实的话语,将“两弹一星”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悄然相连——无论是当年的科研工作者,还是如今的青年志愿者,心中都燃烧着“为国家、为他人”的火焰。

一部影,沉浸式感受“横空出世”的震撼

为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体会“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团组织大家观看了经典影片《横空出世》。当银幕上出现科研人员在零下几十度的戈壁中啃着冻土豆、用算盘计算数据画面时,孩子们的眼神逐渐变得凝重;当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蘑菇云在沙漠升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眼中闪烁着激动又自豪的光芒。

“老师,他们没有先进的设备,为什么还能成功呀?”观影结束后,一个孩子举手提问。志愿者笑着回答:“因为他们有信念——相信自己能行,相信国家能强。就像我们志愿者,带着‘服务他人’的信念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成长,这也是‘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精神的一种体现”简单的对话,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可触可感。

一群青年,让三下乡成为精神传承的桥梁

作为“三下乡”活动的核心要义,小荧星志愿团始终坚持“精神传承”与“实践服务”相结合。此次“两弹一星”精神教育课程,既是对红色历史的重温,更是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双向成长”:备课过程志愿者们深化了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讲课时,孩子们在故事与光影中也逐渐懂得了“奋斗”与“奉献”的重量。

夏令营里,志愿者们与孩子们温馨时刻每天都在发生: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做趣味手工,用实际行动诠释“大力协同”;孩子们把自己画的石膏娃娃送给志愿者,用童真回应“无私奉献”。正如志愿团负责人所说:“三下乡不是简单的‘送知识’,而是用我们的青春力量,和孩子们一起读懂‘中国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里的坚守与担当,和志愿精神中的付出与成长,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好,让下一代更有力量。”小荧星志愿团的每一次行动,都是警校学子将家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两弹一星’精神中的奉献与志愿精神中的付出自力更生与警校倡导的攻坚克难,都是一脉相承的精神密码。

烈日下的身影,课堂上的欢笑,银幕前的震撼……在这个夏天,湖南警察学院小荧星志愿团用行动证明:三下乡的路,是青春服务社会的路,更是红色基因代代传的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将如同荧星般,照亮孩子们前行的方向,也照亮志愿者们服务为民的初心和湖南警察学院实践育人的本旨。


责编:沙兆华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