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评论丨从网络狂欢到现实困境:方言的文化传承之战

    2025-07-31 20:03:17

彭鹤鸣

“一个字就能暴露你是哪里人”“用一句话证明你是哪里人”……近来,方言在社交媒体上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破圈”。各种二次创作的“方言梗”借短视频配音、魔性表情包走红网络;多款热门影视作品依靠方言增强其感染力与真实性;伴随社交平台IP的公开展示,各式依托方言的“赛博老乡认老乡”话题也频频冲上热榜。互联网正掀起一场“破圈”的方言狂欢。

数据显示,超40%的00后与父母交流使用普通话,15.6%既不会说也听不懂方言。随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不断推进,普通话的使用已涵盖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处角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也使得方言难以承担沟通功能。对于90后、00后年轻人而言,从幼儿园到走向社会的成长过程中,普通话几乎成为了方言的上位替代品。线上“破圈”狂欢的热度散去之后,方言的现实生存环境可谓是岌岌可危。

方言并非只是故乡老一辈人惯用的“土话”。“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句道出了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思乡之情及用方言连接故土的渴望;粤剧、黄梅戏、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少不了方言这一至关重要的载体;走在他乡、远赴异国,千言万语比不上一句方言来得亲切。方言是凝结了地区文化的活化石,大范围推广的普通话承担了基本的沟通交流功能,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共同构成语言生态的有机整体。

方言引发的线上狂欢是地方方言文化自信的硕果,但若脱离现实的滋养,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湖南省作为全国方言种类最多的省份,“十里不同音”的现实情况放大了方言的保护难度。湖南自2015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共设立100个方言调查点,数量居全国首位。在省内取得优异的语言保护成绩的同时,湖南还召开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将湖南经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在未来,借助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手段,也能为方言传承保驾护航,提供全新方向。而无论科技如何进步,都不如每一个人在生活中主动开口讲方言,这才是方言能够继承下去的最重要之举。

责编:李焱婕

一审:李焱婕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易博文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