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兼职热,大学生走进“社会成长课”

刘镇东   湖南日报   2025-07-31 21:57:14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 通讯员 何博 单熙婷

炎炎夏日,暑假模式已然开启,不少大学生选择通过兼职来充实假期生活,同时积累社会阅历。在求职的奔波与实践的磨砺中,有人收获了人生第一笔劳动报酬,有人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生怀揣着积累社会经验、赚点零花钱的想法,却不慎掉入了求职陷阱。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打暑期工的大学生,听听他们的故事。

寻工之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对大学生来说,找暑期工的第一步往往是在招聘软件上“海投”简历,但因为务工时间短等原因,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小蔡最初想找份家教兼职,联系了多个家长,却都因为“没经验”被拒。“现在家长都希望找经验丰富、成果好的老师。我们大学生知识有,但实践这块确实缺了点。”接连碰壁后,小蔡调整了方向,最终在一家大型连锁超市找到了收银员的工作。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小陈的求职路也多有波折。她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刷招聘信息,前后投了十多家公司,涉及家教、销售、客服等岗位,可大多石沉大海。好不容易争取到的面试机会,也可能因现实原因告吹。一次电商公司客服面试,小陈表现不错,面试官也挺满意。但当她说明只能工作两个月时,对方态度立刻转变。“他们说培养一个客服需要时间和成本,两个月太短,不划算。”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冯诗婷另寻出路,瞄准外卖行业,“家教、客服卡经验时长,外卖注册简单、时间自由。”她本以为“接单就走”很轻松,没想到真正的难题藏在“找路”里——这是求职时没料到的“隐性门槛”。

相比之下,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龙悦算“幸运”。通过家人介绍,她进了工厂做暑假工。“之前做过服务员,节假日要无偿加班,工资还被压得很低。”龙悦说,相比之下时薪比服务业稍高,避开了黑中介,让她少走了些弯路。

岗位体验:汗水中的成长启示

找到工作只是开始,真正上手后,大学生们才发现,打工的辛苦远超想象。

龙悦在工厂的日常,是重复贴标签、套袋子、擦物品。算上加班,她每天要工作11小时,中午休息1.5小时,下午吃饭时间只有半小时。“车间有空调,还是坐班,比想象中好,但重复一个动作久了,特别枯燥。”龙悦坦言,尽管时薪高于之前做过的服务员工作,但长时间站立和机械操作仍让她体会到体力劳动的艰辛。

不过,这段经历也让她有了意外收获。为了缓解工作疲劳,她开始用“数时间”的方式坚持跳绳——就像在车间里数着下班时间一样,把运动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以前觉得跳绳很累,现在发现专注于‘再坚持5分钟’,反而能坚持更久。”她笑着说,这种从工作中习得的耐力,让她对“坚持”有了新的理解。

冯诗婷的外卖箱里,装着另一种“成长课”。她每天花3小时穿梭在街巷,流程看似简单:接单、找店、取货、送货,但老旧小区的“迷宫布局”常让她犯难。跑单久了,她也渐渐摸清了家附近小区的“脾气”:哪栋楼藏在绿化带后、哪条路早晚高峰最拥堵,她都记在心里。“原来每行有每行的门道,熟悉了地段,跑单才能又快又顺。”她说,这也让她明白,任何工作想要做好,都得花心思琢磨、积累。

辛苦的不仅是体力,还有意想不到的“人际课”。一次,一位顾客试图使用女儿的静态会员码截图进店消费,被小蔡告知按规定需使用动态二维码后,竟恼羞成怒对她大声斥责。“当时特别委屈,又不能顶嘴,只能默默忍着。”小蔡回忆道。

然而,汗水背后,收获同样珍贵。小蔡认为,这份工作让她真切感受到找工作的不易和赚钱的辛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与人相处。“服务顾客时,我会观察他们的喜好需求,给出合适建议。通过交流,也明白了每个人性格处事都不同,要学会理解和包容。”这段经历,成为了她踏入社会前宝贵的一课。

权益盲区:避坑指南不可少

在暑期打工过程中,权益保障问题不容忽视。龙悦虽然未遭遇明显侵权,但也听说过同学被黑中介克扣工资的事。“有同学通过中介进厂,时薪被压到10元,还被要求交押金,最后没做满天数押金也没退。”她庆幸自己通过家人介绍入职,工厂有饭补,薪资计算透明,省去了不少麻烦。

劳动保障部门提醒,学生找暑期工时,尽量通过正规渠道,比如熟人介绍或直接对接用人单位,别轻信“高薪轻松”的中介信息。入职前一定要问清薪资、工时、补贴,最好签书面协议,保留好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据,万一权益受损,才能有据可依。

大学生暑期打工既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是接触社会的过程。尽管会遇到各种挑战,但通过克服困难,他们不仅能获得经济回报,更能积累宝贵经验。社会各界也应关注他们的权益保障,为其创造更安全公平的打工环境。

责编:刘镇东

一审:刘镇东

二审:余蓉

三审:黄京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