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灼人时 清凉拂街巷——常德市“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综述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1 17:33:53

蝉鸣不绝,暑气蒸腾。连续多日的高温,让常德城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然而,在闹市商圈、公园广场、桥梁涵洞等角落,一抹抹流动的“清凉”正悄然传递——民政干部、社区志愿者、社工的身影穿梭在热浪里。

矿泉水与避暑药品递到遇困者手中,临时救助点的空调吹散了焦灼……这是常德市“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的生动剪影,一场与高温赛跑的爱心接力,正为城市里的困难群体撑起一片荫凉。

(救助工作人员走街串巷)

未雨绸缪,筑牢清凉“防护罩”

“师傅,天太热了,这是救助宣传册,遇到困难可以随时联系我们。”在火车站广场,志愿者一边擦汗,一边向过往群众递出《“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倡议书》和《救助流程图》。自第13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启动以来,这样的宣传场景已在常德市上演30场次,3万余份宣传资料带着政策温度,走进了社区、商超、车站以及桥底。

“早一秒部署,就多一分安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中,民政部门与气象部门密切沟通,动态关注天气情况,每一次高温预警发布,巡查方案都会同步更新;与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共同绘制的“重点区域巡查地图”上,商贸区的长椅、公园的凉亭、涵洞的角落都被标注成红色——这些易滋生暑困风险的地方,成了每日巡查的必到点。

在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空调、消防设施做检查,稳定的室温、充足的药品、丰富的食物……截至目前,1000余份防暑药品、3000余份矿泉水与食品、800余件衣物雨具已整齐码放,如同等待出征的“清凉弹药”,随时准备投向街头。

(为不愿入站的困难群体送物资)

街巷穿梭,巡查脚步不停歇

你见过凌晨4点的城市吗?救助人员见过全时段的常德城。

“半夜,最容易发现困难群众在桥洞下休息,得趁凉快早点去看看。”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吴进辉熟门熟路地将车停在沅水大桥下,拿着手电筒仔细查看——这样的深夜巡查,已持续了一个多月。

中午12时,地表温度突破40℃。水星楼商圈里,救助工作人员许为帅和滕建宇发现困难群众躲在仓库里。“大爷,给您带了水和食物,还有衣服。”他们递上物资,一边询问对方情况。这样的紧急救助,在高温时段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据统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已出动巡查车辆90车次,重点区域日均巡查频次达3次以上。夜间10点至凌晨5点的“高温空档期”,巡查车的灯光依然照亮着城市中的各个角落,确保不让一位遇困者在热浪中孤立无援。

关怀速递,困难面前有援手

“我想回家,但身上没钱了……”来自云南彝良的遇困女孩攥着衣角,声音沙哑。救助工作人员陈林第一时间将她带回救助中心,做好了安置工作,并尽快做好送其返乡的计划,帮她踏上归途。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对于愿意进站的遇困人员,民政部门提供24小时“无缝对接”服务,空调房、热饭菜、换洗衣物一应俱全;对于暂时不愿进站的,队员们会送上“清凉包”——里面装着矿泉水、面包、防暑药和印有联系方式的救助宣传册。

截至目前,常德市“夏日送清凉”专项行动已救助遇困人员650人次,护送26名群众返乡。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工地中暑的农民工、钱包丢失的务工者、与家人走失的老人……

傍晚时分,夕阳为城市镀上金边,救助车辆仍在街头行驶。“红马甲”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每当看到遇困者接过物资时的笑容,他们便觉得一切值得。(吴紫欣 吴进辉)

责编:杨鸿雁

一审:杨鸿雁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