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金林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1 17:23:43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修金林
“看就像这样,剪枝要讲究角度及长度,一般来说……7月26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柑橘产业提质增效第二期培训走进比耳镇,省农科院柑桔研究所专家杨水芝携团队深入新寨村,通过“课堂授课+田间实操”模式,为当地果农传经送宝,精准助力该镇柑橘产业提质升级。
“嗨咗嗬——比耳潭里宽又宽,莫急脱水天平滩!”近年来,在悠远的酉水船工号子声中,素有“竹橙之乡”之称的比耳镇以橙富民、用竹传艺,蹚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
脐橙飘香,科技赋能结金果
“吃的是柑橘饭,住的是柑橘屋,读的是柑橘书”,在比耳镇,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语道出柑橘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缘。千百年种植史,从屈原《橘颂》的文化根脉,到昔日保靖椪柑的风靡;从2017“酉酉橙”品牌的横空出世,再到2023年3月,比耳镇新寨村引进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仿生血管”,掀开了高品质脐橙“增糖降酸”的新篇,每亩产量翻番至2000公斤以上,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3%以上,固酸比达到20以上,亩平均产值8000元。
“酸甜适中的‘酉酉橙’已升华为比耳镇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是比耳镇的经济支柱,更承载着比耳人对甜蜜生活的向往。”在新寨村脐橙基地,村支书彭司建信心满满地介绍。近年来,比耳镇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建起了一个又一个1000亩脐橙高品质示范园,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酉酉橙”价格提升近50%。
2024年,全镇柑橘总面积2.2万亩,总产量2.8万吨,总收入超1亿元,1200余户果农户年均收入同比增长8%,“酉酉橙”已成为比耳镇致富增收的“黄金果”。
竹编承艺,非遗活化焕生机
“人人是篾匠,户户会编织”,比耳竹编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现代工业制品逐渐取代传统竹制品,竹编工艺市场萎缩,这一古老的技艺传承面临濒危。
2014年,湘西竹编州级非遗传承人姚元飞从省级非遗传承人的父亲姚本顺手中接过传承重担,在比耳镇比耳村牵头成立了“本顺竹艺合作社”。他汲取传统竹编的精髓,以仅0.3毫米的丝篾编织出精致的荷花图竹编双层簸箕,这件产品被世界技能博物馆收藏,让沉寂的比耳竹编重焕生机。与此同时,姚元飞专注于产品创新设计与品牌推广,不仅带动村里的老篾匠重操旧业,更积极培养新匠人。由此,比耳竹编迈入与市场接轨的新发展阶段,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竹编队伍。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培训本地群众2000余人次、高校师生1万余人次,孵化了一支由留守妇女、残疾人、竹种植户、篾匠艺人组成的“新生代”匠人队伍,带动了50余人长期就业,每月人均增收2600元。加上每年超千名高校师生和非遗传承人前来研学,直接拉动当地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为乡亲们开辟了多元化增收渠道。
“嗨咗嗬——喊声号子好行船,比耳竹橙比蜜甜!”如今,酉水船工号子又有了新唱。从漫山橙红的丰收图景,到竹篾翻飞的匠心传承,比耳镇以“竹”为笔、以“橙”为墨,让“黄金果”更甜、“传家艺”更精,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奏响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百姓富足的动人乐章。
责编:莫成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