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上了战场,心里头就没这个字!”——聆听92岁抗美援朝老兵陈明智的信念回响

宋美慧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1 17:18:3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宋美慧

硝烟散去七十余载,记忆深处的炮火轰鸣却从未停歇。

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跟随张家界市微爱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来到永定区维港十字街小区看望92岁抗美援朝老兵陈明智。当老人颤抖着双手,郑重地扣上爱心人士送来的仿制志愿军军装的最后一粒纽扣,时光仿佛倒流回鸭绿江彼岸的冰天雪地。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句誓言,陈明智当年喊得震天响如今他依然字字如铁:“怕?上了战场,心里头就没这个字!”1950年,16岁的他告别家乡,成为东北坦克第三师的一名侦察兵。全村44人报名,仅两人入选志愿军——那是烙印在骨子里的荣耀与责任。

他清晰记得敌机如秃鹫般在头顶盘旋,一次空袭,炸弹掀起的焦土险些将他活埋,“只剩个头露在外头”,被战友从死亡边缘刨出时,耳中只剩一片死寂的嗡鸣。潜伏山野,他和队友靠一把雪水解渴;每次出征,都在衣襟内侧缝上写有姓名籍贯的布条——那是随时准备牺牲的决绝印记,是向死而生的无声宣言。最让人震撼的记忆,是侦察途中爬过布满蛆虫的战场遗骸,“从遗体旁爬过蛆虫爬满了腿……”战争的残酷,被他用最平静的语调讲述,成为一段不可复制的鲜活历史。

硝烟散尽,英雄的勋章在岁月中沉淀。如今的陈明智,与老伴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阳台上的花草是他精心打理的“新战场”,重孙绕膝的欢笑是他最珍视的慰藉。当张家界市微爱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送上那身久违的仿制军装,圆了他深藏心底的愿望时,老人眼中瞬间点亮的光芒,仿佛重新点燃青春的火焰。“正直做人,好好工作”,是他对后辈最朴素的期许,也是穿越时光的叮咛。

岁月无声,却最是无情。张家界市微爱公益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关爱抗美援朝老兵项目负责人陈秀英深知,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国宝”——平均年龄超过90百余位抗美援朝老兵。从高峰时期的600多位到如今的数量,时光正以不可阻挡之势翻动着这本“活历史”的最后一页。他们是共和国不可再生的精神财富守护这些珍贵的记忆,刻不容缓。

2018年,源于一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牵挂,陈秀英与一群志同道合者行动起来,将目光聚焦于这群曾为和平浴血奋战的老人。微爱公益的志愿者们,如同守护记忆的使者,带着轮椅、军大衣、节日礼包,一次次叩响老兵的家门。他们送去的不只是生活物资,更是被看见、被铭记的温暖与尊严。这支队伍里,有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更有被父母牵着手参与的小小志愿者——稚嫩的心灵,在触摸历史中播下敬仰的种子。

今年端午与“八一”,他们为百位老兵送上节日的问候。陈秀英坦言,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与时间的赛跑:“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体尚可、记忆尚存时,多记录一些故事,多传递一份社会的敬意。” 她也呼吁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加入这场守护行动:“让每一位老兵的荣光,都能被看见、被珍视。”

每一老兵,都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走近他们、记录他们、温暖他们,是时代交付的庄严使命。在“八一”这个属于军魂的日子,我们不仅献上敬意,更需以行动作答:让英雄记忆永续,让奉献精神长存,让每一份曾经守护家国的牺牲,都在时光长河中闪耀其应有的光芒。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