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11:07:45
文/图 曾如蔓 徐远钢 谢浪 廖国梁 曾睿
七月的骄阳洒满韶山大地,沉甸甸的稻穗铺就耀眼金黄。田间地头,收割机的轰鸣与农人的笑语交织成一首夏收的凯歌。韶山市6000余亩早稻喜获丰收,颗粒正源源不断归仓。与此同时,广袤田野并未沉寂,新一轮希望已悄然播种:晚稻育秧的嫩绿新苗正迎风舒展,静待时机扎根沃土,接力续写粮食安全的韶山篇章。
这季早稻的丰收,远不止于产量的稳定。在全市精心耕耘的71800亩粮食播种面积中,一项关乎粮食质量安全的科技实践格外亮眼:12203亩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的推广种植,如“中安2号”、“臻两优8612”、“韶香100”等明星品种,以超过101%的完成率扎根沃土。这不仅是对省定任务的超额兑现,更是韶山对“舌尖上的安全”作出的坚实承诺。
科技的力量贯穿了生产全程。集中育秧设施建设2025年新增6500平方米,利用率超95%,为秧苗健康起步筑牢根基。市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双季稻综合示范片与稻油轮作示范片,以及各乡镇精心打造的5个千亩低镉水稻示范片,成为科技集成的璀璨明珠。统一良种、机插机抛、深施肥、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一套套组合拳在此落地,将“藏粮于技”战略演绎得淋漓尽致,更为农旅融合开辟了充满科技魅力的新“打卡点”。
韶山丰收的背后,是一曲绿色发展的和谐乐章。上半年,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5万余亩,节约肥料1.22吨,技术覆盖率超90%,让每一寸土地都吃上“营养定制餐”。1.5万亩绿肥化作春泥,1万亩经济作物用上高效节水的“水肥一体化”,固体有机肥在800亩土地上默默滋养。这些举措共同支撑起化肥使用量持续稳中有降的向好局面。
病虫防控,智慧先行。5期精准的病虫情报是指引,500亩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是标杆,两期培训与120余人次的田间指导,织就了一张科学防控的安全网。农资市场监管则筑牢源头防线,将280余份安全用种用药通告直达农户,多次种子抽检与严格执法巡查,确保投入品安全可靠,让丰收的根基坚如磐石。
早稻归仓的喜悦未散,晚稻生产的序曲已然奏响。秧田里,采用“统一供种、集中育秧”模式培育的晚稻秧苗青翠欲滴,即将借助高速插秧机精准移栽至大田。韶山正依托五个重点培育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将“统分结合”双轮经营模式的活力延伸至晚稻生产,目前服务面积已达4.6万亩。这种模式既发挥集体“统”的规模优势,保障关键技术落地,又尊重农户“分”的自主权,成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韶山路径。
从低镉早稻的丰收喜悦,到科技晚稻的生机萌发,韶山这片热土上,农业生产的壮美画卷正在科技与绿色的双翼护航下徐徐铺展。当农机的轰鸣与秧苗的拔节声在田野间交响,韶山不仅守护了米袋子的充盈安全,更以创新实践为现代农业的未来,标注下充满希望的新坐标。每一季金黄的收获,都是对大地最深沉的回响。(实习编辑 曹盈盈 彭媛)
责编:严璐艳
一审:严璐艳
二审:陈大勇
三审:陈英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