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校园“最后一公里”:一个大学生与张家界的创业共生记

张望,何蕊,叶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1 16:52:1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张望 何蕊 叶维

7月的一个深夜,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孵化基地的灯光依然亮着,宋鸿儒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订单数据,配送团队刚完成单日第200趟任务。墙角的折叠床上堆着几件橙色工装,桌边立着曾参加省创新创业大赛的晋级证书。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服务全校的“跑跑乐校园”平台,一年前还只是三个学生“用腿跑出来”的构想?

痛点催生·在快递堆里发现创业密码

刚踏入大学校园时,宋鸿儒就被一个现象抓住了眼球:午休时段的快递站前,学生们顶着烈日排起长龙,有人甚至要横跨整个校区取件。“为什么不能成立一个校园“跑跑乐”公司,在学校开展快递业务?”这个航空专业学生的疑问,成了创业的起点。他和两名室友展开调研,结果触目惊心:全校7个快递点分散在50.8万平方米的校园里;73%学生抱怨取件耗时超30分钟;86%受访者愿意支付2-3元代取费……

“懒人经济不是懒惰,而是效率革命。”团队成员围绕这一理念,用心写下创业计划书。几个月后,张家界市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专班正式成立,市专班负责人在首次调度会上强调:“要直击大学生创业堵点,让政策精准滴灌。”为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带来希望与动力。

破冰突围·三座大山前的政策“及时雨”

从“校园骗子”到服务品牌的转变。当宋鸿儒首次联系快递站时,负责人直接摆手:“学生搞配送?别来添乱!”团队印制发放了5000张宣传单,三天只换来7个订单。转机出现在4月——市人社局开展“政策赋能·创享未来”宣讲会,在工作人员帮助协调下,现场与快递站签署《配送保密协议》,并协助设计统一工牌。当配送员佩戴编码胸牌、手持定制包装袋出现后,周订单量环比暴涨300%。

在课程表与订单池间走钢丝。业务量激增暴露管理短板,有队员因突击考试临时请假,导致32单滞留;暴雨天订单积压引发投诉。正当团队焦头烂额时,学校创业辅导员带来转机——张家界航空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聘请的创业导师、物流专家王教授每周三到基地坐诊。他指导团队开发智能排班系统:输入课程表后,自动匹配空闲时段配送员。这个被宋鸿儒称为“救命稻草”的工具,让配送准时率升至98%。

孵化器里的生命线。“最艰难时,团队的资金链像拉到极限的橡皮筋,连打印一份合同都要反复掂量,就为了省下几块钱。”团队最初在食堂角落办公,转机出现在入驻市人社局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那天,终于找到了归属感——6人共享20㎡办公室,免费使用共享打印机,水电费全免,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不再为一张打印纸纠结,不再跟食堂借场地,那些曾像刺一样扎在日常的难题,在政策的托举下让快要熄火的创业火苗,重新燃起了跳动的光。

裂变生长·校园小生态催生大市场

在市人社部门的政策赋能下,宋鸿儒的“跑跑乐”公司开启了多维进化。纵向深耕物流链,与菜鸟驿站达成战略合作,承包全校“最后100米”配送;横向拓展生态圈,驾校代理覆盖全校新生,这学期二手教材平台交易额已突破10万;数字赋能提效率,智能派单系统将配送时效压缩至15分钟。宋鸿儒说,“没有人相信我这个性格内向的小白能带团队创下83万的收益,还获得这么多证书和奖杯!”

2025年迎新季,团队提前对接学校创业导师的“创业问诊会”,在导师建议下开发迎新专属程序:新生扫码预约,配送员凭电子行李牌精准送达。三天完成1800单行李配送,单日峰值突破700单。

反哺赋能·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

业务稳定后,宋鸿儒团队开启“创业共生计划”:创造就业岗位,招募32名勤工俭学员,时薪高于市场30%;共享创业资源,向校内创业团队开放派单系统源代码;参与政策优化,在市人社局座谈会上提出“校外前置孵化区”构想……

“最骄傲的不是月入过万,而是帮学弟还清了助学贷款。”宋鸿儒指着办公室的照片墙:有队员在配送间隙复习考研,有贫困生用工资给家里减负。这种蜕变正是张家界创业生态的缩影——当市税务局为团队落实税收优惠时,他们正为校园水果店开发配送系统;当团市委授予“青年创业先锋”称号时,团队已开始培训职中学生直播带货。

张家界答卷·构建大学生创业共生体的三维密码

政策精准滴灌,解创业之渴。市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专班联合市税务、市市场监管等多部门举办4场“政策赋能·创享未来”宣讲活动,覆盖3000余人次;为28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60万元,尽可能解决大学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成10家孵化基地,提供1361个免费工位,在孵大学生项目124个,带动就业529人;推送定制化税费优惠政策2.6万条,12366热线24小时答疑。

服务全链护航,破成长之困。市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专班组建19名创业服务专家咨询团+11名创业培训讲师团,开展创业帮扶98场;推动景区、社区与高校结对,让创业项目在市场试炼;市教育局联合高校推行休学创业制度,鼓励以创业成果替代毕业论文。

创业环境打造,铸创新之魂。市教育局指导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直播赛创销2.1万元,22支队伍晋级省赛,培育优质项目12个,涵盖航空、人工智能与文化旅游等多个前沿领域。学校通过设立“创业问诊”平台,有效解决了创业过程中的实际操作难题,并通过举办“踩坑故事会”,帮助创业者破除对失败的恐惧。市融媒体精心策划《破界玩家:文旅造浪记》以及大学生创业故事系列专题节目,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张”青年创业品牌。

张家界用行动证明,大学生创业从来不是孤勇者的游戏。当政策甘霖渗入土壤,当服务阳光驱散迷雾,那些曾被嘲笑的天真想法,终将在实践中成长为改变现实的力量。正如宋鸿儒在市创新创业座谈会上的发言:“在张家界,我们不是寻找出路,而是创造道路——因为青春本该如此奔跑!”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