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棋铭 粟冬梅 彭野 鲁传香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1 16:28:16
新湖南客户端7月31日讯(通讯员 张棋铭 粟冬梅 彭野 鲁传香)“路修到了家门口,我们不仅能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古阳镇排茹村村民向大哥一边给新修的道路铺沥青,一边算起增收账,“这两个月仅在工地上就挣了1万多元,比在外打零工稳当多了。”
该项目开工之初,村支书就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摸排劳动力情况,在用工方面优先吸纳当地群众,尤其是返贫监测对象、特殊困难群体、低收入人群等。最终,项目吸纳70名周边村民参与施工,昔日的“闲散劳动力”变成“挣钱主力军”。
在古丈县,这样的场景处处可见。以工代赈项目坚持“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设备,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要求,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2023年以来,全县10个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3807万元,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172万元,带动988人就业,人均增收1.52万元,一张张工资单变成群众的“幸福单”。
“以前在外打零工,干的都是力气活,没技术没保障。现在不一样了,跟着项目学了好多知识,村里工程结束后,镇上有人专门找我去干活,一天能挣200多元!”红石林镇红石林村村民罗大哥说起自己的“新技能”,满脸自豪。
这得益于古丈县创新的“以工代赈+产业发展”“以工代赈+技能培训”模式。项目在哪里,培训课堂就设在哪里——修路时教路基处理、硬化技术,修水利时讲管道铺设、设备维护,产业配套项目中授种植养殖技巧。在铁马洲村人饮工程中,10余名村民通过专项培训,从“门外汉”变成能熟练操作热熔机、调试供水设备的“技术工”,项目完工后实现“务工增收”与“技能提升”双丰收。
截至目前,古丈县已结合项目实际开展技能培训700余人次,内容涉及农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修缮等领域,培养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实用人才。
责编:莫成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