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生态“含金量”提升!湖南自然资源领域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发布

邹伟瑜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1 10:56:29

新湖南客户端7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邹伟瑜)今天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湖南省首届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

据了解,此次发布是为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系统总结并推广全省自然资源领域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经验做法。案例征集工作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经市州推选、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从38个案例中确定了十大典型案例,涵盖矿坑生态修复、流域治理、资产组合供应等多个领域

(发布会现场。 邹伟瑜 摄)

发布会介绍,典型案例集中展现了湖南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呈现出四大鲜明特点:

坚持规划引领,筑牢空间保障基石。湖南已完成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科学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其中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6283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9.77%;同时建成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空间保障。

突出基础先行,夯实数据支撑体系。通过第三次国土调查和全域全门类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湖南全面摸清了各类自然资源的“家底”;建成覆盖全省的“天空地网”综合监测体系,整合160多颗卫星资源、2.5万余个铁塔视频及5000多名调查人员力量,实现对自然生态现状与利用变化的实时动态掌握。

聚焦改革创新,激活转化内生动力湖南作为全国唯一连续5轮成功申报生态修复中央工程的省份,累计争取中央资金51.56亿元,修复面积达160万亩;全省已建成绿色矿山382家,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效显著,2025年首批22个项目总投资196.67亿元,整治面积565.52万亩。此外,通过“资产包”形式供应多门类自然资源资产,两批36个试点项目总价值91.41亿元,已成交26.823亿元,有力促进了生态种养、生态康养、生态文旅等绿色经济发展。

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协同推进合力。湖南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纳入重大改革事项统筹推进,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闻多一点:

湖南省首届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

长沙市湘江欢乐城矿坑生态修复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长沙市雨花区圭塘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衡阳市东洲岛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南山国家公园制度创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益阳市大通湖区大通湖生态产业化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桃江县“桃花江竹海”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常德市穿紫河综合治理开发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祁阳市茅竹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娄底市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责编:刘畅畅

一审:邹伟瑜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