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发布 2025-07-31 08:41:02
7月的长沙,热浪裹挟着尘土,在低楼之间打旋。早上八点,在湖南湘江新区溁左路,许燕推着电动车,缓缓驶入新划的人行道。她不急着走,反而站在拐角的路牌下,望了望刚刚平整过的马路与路边规整的新停车位。
“以前全是菜地和乱堆的垃圾,夏天窗户都不敢开,现在路亮了,空气也清新了。”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带着一丝“活久见”的释然。
这是一条并不起眼的小路,北起桃花岭公交首末站北通道,南至西二环东辅道,全长不过600余米,却连接着中南大学科技园、长沙矿冶研究院等几大科创单位,也串联起桃花岭村高泥塘、大院子等20栋居民楼。
曾几何时,这里是周边人眼中的“心头堵”:街边空地被开垦成了2000余平方米的菜地,浇粪施肥的味道在炎热天气里久久不散,乱搭乱建、随意倾倒废物、空中线缆纠缠如网——道路功能早已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许燕记得,清理那片菜地那天,光是装垃圾的车就来了70多趟。“成堆的破桌椅、泡烂的纸箱、腐败的菜叶,还有刺鼻的味道……别提了。那天整个楼都没人做饭,大家都在阳台上看着。”
2025年5月,溁左路悄然开始改造工程。没有大规模围挡施工,也没有给居民带来太多干扰,像是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慢慢缝合街巷的破损与失序。
这场精细化的“针脚活儿”不仅清理了地面乱象,还伸向了街道结构的更深处:30余米危墙被彻底拆除,14块老旧破损的招牌被统一更换,墙面刷上了淡黄色防水涂料,沿街门店的门头被拉平并重新布置。60多个新建停车位配合道闸系统,重新划出了秩序边界。
“现在出门踏实了。”许燕说,“我以前早上送孙子去幼儿园,得拖着他从车缝里钻出去,现在我们俩能手牵手走人行道,一路不慌不忙。”
餐饮商户也感受到了真实的变化。诚信餐馆的老板娘成娟站在焕新的店招下,望着门前的车流轻声说:“以前招牌歪,车子没地停,外卖骑手都抱怨。现在门面顺眼了,顾客也多了。”
这场改造的背后,是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与湖南湘江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协同推进。工程总投入近100万元,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在治理逻辑上注重“绣花式治理”——不是推倒重建,而是针针落地、处处精致。
更重要的是,这条小路的“通畅”,不只是让居民出行更方便,更打通了园区与城市的毛细血管。中南大学的退休教师方春英说:“儿子现在在学校工作,过去早晚高峰绕不开这段路,堵得心烦。现在路一通,他每天能多睡二十分钟。”
从杂乱无章的临时菜地,到一条连通科创园区与百姓生活的阳光大道,60天时间,改变的是道路,也是生活的秩序感。
责编:颜青
一审:欧阳伶亚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长沙发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