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看护难”变成“幸福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0 21:13:28

——“湘阴润苗·童心成长营”点亮乡村儿童欢乐暑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倩

7月28日,湘阴县新泉镇秀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热闹非凡,孩子们正在此体验非遗手工漆扇制作。他们跟随老师讲解,握紧扇柄小心翼翼地将其浸入水面。“老师你看!我的漆扇真的飘出花纹了!我要把这把自己做的扇子带回去送给奶奶。”小学生胡婧雅举着自制漆扇兴奋地喊道。

父母在外务工,祖辈精力有限,“暑期看护难、教育缺、安全忧”让不少农村家庭头疼不已。

如何解决暑假孩子们无人照看的难题?今年暑假,湘阴县根据群众需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汇聚志愿者力量,构建集安全守护、兴趣培育、课业辅导于一体的成长平台——“湘阴润苗·童心成长营”,为当地孩子开设暑假课堂解决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湘阴县岭北镇新合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别有趣味的手工课堂正在进行。

青春力量赋能成长营返乡大学生筑梦乡村

连日来,湘阴县洋沙湖镇活跃着一群身穿红马甲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烈日炎炎,他们热情不减,满怀青春活力,充分利用学校课堂、农家书屋等场所开设“假期课业辅导站”,为辖区内留守儿童、学业有困难的儿童提供功课辅导,耐心讲解知识难点,帮助孩子们巩固学业,让孩子们在假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温暖。

“作为一名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我将结合专业特长,将所学教授给孩子们,成为他们的好朋友”。7月29日,在鹤龙湖镇开展的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护蕾成长行动启动仪式上,返乡实践大学生志愿者刘思意以“暖心姐姐”的身份与孩子们见面。

这个暑假,100余名像刘思意这样的“归巢”学子组成“青春导师团”,在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知识加油站”,用专业所学为留守儿童搭建第二课堂。

五育融合打造特色课堂多元化课程点亮童心

围绕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结合农村实际和儿童需求,“湘阴润苗·童心成长营”创新构建“德智体美劳+安全”六维课程体系,整合多方资源打造沉浸式课堂,实现“科普教育有深度、安全教育有力度、素质培养有广度”的目标。

翻开新泉镇王家寨村的课程表,20余项特色活动令人耳目一新:非遗漆扇制作体验传统文化魅力,“趣玩科学”实验激发探索兴趣,防溺水课程提升安全意识……

“刚开营的时候有45名小朋友报名参加。课上了几天后,家长觉得这个活动确实搞得不错,在村里反响很好,陆续又有10余名家长强烈要求把小孩送进来。”湘阴县委宣传部联点王家寨村驻村书记杨剑介绍。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相信今天实地参观和劳动后,大家之后会更加珍惜粮食。”在湘阴县岭北镇新合村,10名志愿者及村干部除了开设体育、红色教育、课业辅导等课程外,还开展“我的家乡”主题班会,让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体验农耕乐趣,学到更多实用知识。

在湘阴县岭北镇新合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别有趣味的手工课堂正在进行。

政校社联动织密关爱网三维协同护航儿童成长

乡村儿童关爱服务不是单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的“大合唱”。湘阴县通过建立“政府引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关爱合力。

据悉,“湘阴润苗·童心成长营”是由湘阴县委宣传部牵头、多部门协同实施的民生项目。县委宣传部积极统筹资源,联合县交警大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县总工会、县妇联开展心理咨询、困难帮扶;县文旅广体局、新华书店实施送公益电影、文化、少儿书籍下乡等活动;县科协的“趣玩科学”;县教育基金会的“美在田野”等项目;县新媒体协会的网络安全课;县选调生“星火课堂”的安全自护课、乡土文化课;共青团湘阴县委对接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信息学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长沙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链接、整合各方资源,用好乡镇文明实践平台,让孩子们在丰富活动中收获知识、快乐与成长。

湘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表示,“湘阴润苗·童心成长营”通过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三张清单,精准对接儿童需求与社会资源。此次“童心成长营”以润苗、成长为主题,就是要汇聚党委政府、爱心单位、社会组织、返乡青年的力量,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有温度、有知识、有陪伴”的暑期家园。

这个夏天,450余名乡村儿童在“有温度、有知识、有陪伴”的成长乐园里,收获了知识、友谊和梦想,更在心中种下了向上向善的种子。当返乡大学生与乡村儿童双向奔赴,当政府资源与社会力量同频共振,一幅乡村振兴的教育新画卷正在湘阴大地徐徐展开。

责编:王相辉

一审:张颖琳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