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炮兵指挥官”陈飞龙:血洒常德 舍身成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0 13:55:13

岳阳县籍铁血英魂陈飞龙:

血洒常德 舍身成仁

1943年冬,寒风裹挟着刺鼻的硝烟与血腥味。湖南常德的沅江畔,一座千年古城在炮火中化为炼狱。这场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会战,以同样惨烈的巷战、同样孤绝的坚守,以及同样扭转战局的意义,镌刻于二战东方战场的史册。在这场惨烈的激战中,奉命驰援常德的国民革命军上校参谋主任陈飞龙以刺刀与敌人开展白刃战,壮烈殉国。

近日,记者辗转联系到陈飞龙少将的嫡孙——岳阳楼区退休干部陈焰,在老人慷慨激昂的讲述中,在一张张泛黄的旧档案里,我们仿佛穿越历史的尘烟,陈飞龙少将在硝烟战火中挺身而出,用热血和青春书写不朽传奇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陈飞龙,字陶吾,1908年出生于岳阳县西塘乡三家店蒋家塅(现为岳阳市岳阳楼区)一户穷苦农家。他幼年聪慧过人,先后就读于岳阳县北区高小、岳郡第三联合中学。他曾目睹列强侵华、民生凋敝,少年时便立下“军事救国”之志,后入黄埔军校第六期炮兵科学习。军校期间,他精研炮兵战术与阵地防御,以“沉稳果敢、谋略过人”著称。

黄埔军校毕业后,陈飞龙投身国民革命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后随部参与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他指挥炮兵精准压制日寇火力,配合步兵反攻,击退日寇第40师团多次冲锋,荣获“湘北铁壁”荣誉称号。在战争中逐步成长起来的陈飞龙提出“以纵深工事消耗敌锐气,以侧翼突袭断敌补给”的战术理念,成为长沙战役中防御反击的经典范例。电视剧《战长沙》中“炮兵指挥官”的角色部分取材于陈飞龙事迹,台词“湘军无退”传颂至今。

1943年11月,日寇发动常德会战,企图切断华中战场与滇缅反攻战场的联络。孙明瑾、陈飞龙率新编第10师驰援常德。19日,为阻击日寇南侵并策应第57师确保常德,第10军决定先夺回德山,并以预10师为左纵队向常德南站、德山一线前进。26日,预10师官兵沿途击退日寇的疯狂阻击,进入常德以南马迹塘(今桃江境内)。

12月1日凌晨,预10师一部不顾疲劳,由马迹塘以北进至萧家冲。14时,日寇直扑预10师指挥所,孙师长奋力抵抗。他接连刺死了6名鬼子,躲在树丛后的两个鬼子见状,抄起机枪对准了他。孙师长猝不及防,颈部、胸部、腰部和手臂连中五弹,顿时血如泉涌,浸透征衣。一名卫士扑向师长,用身体挡住机枪弹,另一名卫士迅速拔出驳壳枪连开两枪,击毙这两名鬼子机枪手,然后上前救护,要抬孙师长突围。孙明瑾手扶卫士,眼睛圆瞪,忍痛大声疾呼:“中华儿女要壮烈,不畏死,不贪生,牺牲生命,救国救民,努力杀敌!努力杀敌!”这一喊已是用尽了力气,流血更多,奄奄一息的他对参谋主任陈飞龙说:“贯彻命令,达成任务!”

作为黄埔六期生,陈飞龙是从排长一步步干起来的,他当过军官队队长,刺杀动作娴熟,便与鬼子白刃拼杀起来,鬼子见遇着了刺杀高手,又见他身着将官军装,纷纷赶过来将他围住。陈飞龙又刺倒几名鬼子后,终于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倒地壮烈殉国,时年36岁。

陈飞龙殉国后,当时未发现遗骸,后经军、师派陈飞龙战友前往战地寻找才找到。1944年2月10日,陈飞龙忠骸运抵长沙西湖码头,长沙市各界前往吊唁者络绎不绝。第九战区长官部代表陈国垣、长沙县县长等皆往迎接,战区干训团更于陈飞龙灵柩至中山堂时,派士兵奏军乐,表示哀悼,彰显忠烈。1944年1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陈飞龙为陆军少将。2014年,被民政部列为首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2015年,被评为烈士。2025年4月9日,在陈飞龙殉国处——常德经开区石门桥镇大坪村,当地政府及他的后人隆重举行了陈飞龙将军殉国处雕塑揭幕仪式。

烈士墓碑让英烈魂有归依,也让生者不忘历史。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陈飞龙等英雄血洒常德、舍身成仁的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传承弘扬。(陈丽虹 费淑荷)

责编:王相辉

一审:张颖琳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