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红心向阳” 暖田心:湘大学子用物理科普点亮乡村教育

喻柳、彭新蕾、陈紫嫣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0 09:46:22

近日,湘潭大学物理学院与光电工程学院红心向阳志愿服务团队来到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坦坪镇田心村,团队成员依托物理学科的专业特色与优势50余名中小学生带来了一系列充满专业魅力的物理主题课,将复杂的物理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将严谨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科普体验,让乡村孩子近距离感受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芯片科普拓展科技视野

物理科普环节,团队成员张居正借助图文并茂的课件,结合专业所学,从芯片的概念入手,向孩子们介绍道:芯片就像是电子设备的大脑,虽然个头小小的,却有着巨大的能量,我们生活中的手机、电脑、电视等好多设备都离不开它。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理解,他还列举了大量生活实例,比如手机芯片如何让我们快速上网、玩游戏,电脑芯片怎样助力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等。

随后,张居正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详细展示了芯片从原材料硅片开始,历经光刻、蚀刻、掺杂等多道精密工序,最终成为成品的复杂制造过程。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被芯片制造过程中的神奇技术深深吸引,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趣味实验玩转物理原理

实验课上,简易笛卡尔潜水器水果电池两个实验接连登场,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探寻物理的奥秘。

大家注意看,当我们挤压这个瓶子,里面的小药瓶就会沉下去,松开手,它又会立即浮上来!团队成员赵凤彬手持实验装置,向孩子们展示着简易笛卡尔潜水器的奇妙现象。

作为物理专业的学生,他结合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这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浮力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量。挤压瓶子时,水进入小药瓶,它自身量增加,当超过浮力时就会下沉。讲解结束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动手制作他们将小药瓶、吸管等材料一步步组装起来当看到自己制作的“潜水器”塑料瓶中成功实现沉浮时,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笑容

紧接着,水果电池实验登场。志愿者们带来了柠檬、铜片、锌片和导线等材料,为这个实验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团队成员张居正详细解释道:当铜、锌等两种电化学活性不同的金属插入含酸性电解质的水果中时,就会形成电势差,产生电流,从而点亮灯泡。

随后,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金属片插入柠檬中,再用导线连接起来。当看到灯泡真的被点亮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惊叹声。我的灯泡亮了!”“我的也亮了!孩子们互相展示着自己的成果,兴奋不已。志愿者们在各组之间穿梭,及时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实验原理。

“小黄人”物理竞赛嗨翻全场

午休过后,一场紧张激烈的物理知识竞赛随即展开。竞赛题目紧扣日常生活由吸管喝水引到大气压强,覆盖多个知识点。孩子们踊跃举手抢答,有的踮着脚尖高呼我知道有的盯着题目细细思索,有的拿不定主意急忙问身旁的队友,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用吸管喝可乐时,是什么力量把液体压进嘴里?”面对这个问题,第二组的李诺轩准确答出:是大气压精准的回答赢得满堂喝彩,也为他们小组赢下整整六分

此次竞赛的主持人陈紫嫣表示:作为物院学生,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科学的快乐,这种成就感会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而这也是我们期盼看到的。这次竞赛中,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从智能手表到智能玩具,答案五花八门,但也充分展现出他们对新知识的吸收与思考。

据了解,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红心向阳” 志愿服务团队此次乡村支教活动将持续十天,团队希望通过此类物理科普课程,让乡村孩子近距离触摸科学的温度,在心中播下探索未知的种子,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动能。

编辑:张耀丹

责编:刘子涵

一审:蒋诗雨

二审:余蓉

三审:黄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