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青年与乡土双向奔赴,青春行动助力振兴

刘浩宁、张罗睿、张钲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0 09:41:51

盛夏时节,邵阳县塘田市镇的青山绿水间跃动着一抹抹青春身影。近日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资畔云志”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乡村,围绕教学与调研两大主线推进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这片热土上书写了一段“青春与乡土双向奔赴”的动人篇章。

趣味课堂播撒希望

在塘田市镇初级中学的教室里,趣味教学正如火如荼开展。实践团成员打破传统课堂模式,将语文、数学知识融入情景剧、小游戏中。成员们用“飞花令”点燃诗词热情,以“数学一笔画”激发逻辑思维,并开设书法、植物拓印、职业生涯规划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与欢乐中收获知识。

“老师的课像动画片一样有趣!”七年级学生李培举着自己创作的拓印作品笑道。除了课业辅导,实践团还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访谈,通过家访、心理调研等活动,搭建起与孩子们心灵沟通的桥梁,让温暖陪伴成为这个夏天最珍贵的礼物。

户外研学解锁乡野

“塘田探秘者”活动到红色文化研学,户外实践课上,孩子们与乡土深度对话。

在“塘田探秘者”活动中,知识竞技与趣味游戏交织成愉快的乐章。成语抢答时,孩子们举起热情的双手;辨识水生植物时,眼睛里满是求知的闪烁;校园规则竞赛中,孩子们奔跑的身影在校园格外耀眼。实践团成员守在一旁,看孩子们为团队荣誉奋力拼搏,眼里的认真与笑意,满是拼搏的激情与团队的责任担当。

青春“趣”挑战运动会则让乡村操场充满活力。“三人两足”“背夹球”还有乒乓球接力赛……简单的游戏拉近了师生距离,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而在红色文化研学中,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走访塘田战时讲学院,聆听老党员讲述革命故事,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观看纪录片以及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蓝印花布寻根传承

“这靛蓝色的花纹,藏着咱老祖宗的智慧。”在走访当地蓝印花布手艺人时,实践团成员们被这项非遗技术深深吸引。实践团以“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通过实地走访、技艺学习、市场调研,系统梳理了这项非遗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传承现状。

从浸泡蓝草、刻板印花到晾晒固色,成员们跟着匠人深入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工序,并用镜头记录下技艺细节。面对蓝印花布技艺在年轻群体中认知度不高、传承遇冷的现状,团队还设计出了“蓝印花布文创方案”,提出将图案融入文具、服饰等现代产品的思路。“希望能让老手艺跟上新时代,让更多人看见它的美。”调研组成员文卓凡说道。

青春行动助力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上,实践团成员正以实践行动描绘着属于自己的色彩。此次活动旨在打通“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价值塑造”的育人方式,聚焦“非遗活化”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从“校园小课堂”知识输出到“社会大课堂”调研实践,成员们将育人目标与助力非遗深度融合。学院党委副书记涂榉耀表示,此次活动既是青年学子“受教育、长才干”的成长契机,更是高校“服务社会、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

“从朝霞初升的田野,到星光闪烁的村落,我们精心策划、细心拍摄,只为捕捉那份真实。每一个镜头的调整,每一帧画面的雕琢,都凝聚着我们的用心。”实践团成员张罗睿感慨道

“以青春之我,筑乡村之梦”正如实践团出征誓言中所言,这场跨越山乡的“双向奔赴”,不仅为塘田市镇留下了带不走的支教队伍、推得开的产业模式、看得见的文化景观实践团成员提搭建深入基层、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编辑:张耀丹

责编:刘子涵

一审:蒋诗雨

二审:余蓉

三审:黄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