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千中 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2025-07-30 08:44:5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千中
朝露轻轻攀上逸迩阁书院黑沉沉的瓦檐,凝在瓦当上,又悄然滑落在地。周遭寂静如禅,唯有檐角錞于偶尔被风拨动,发出细微声响。一阵嗡嗡声打破了沉静,徐徐盘旋于飞檐斗拱之上,仿佛新生的羽翼,将石门县这座书院从静谧中唤醒,托举于明澈的晨光之中。
逸迩阁书院,这一处蕴含着千古文脉的静谧之所,历经7年风雨涅槃,如今已蜕变为研学旅行的新摇篮。院中深处,弥漫着纸张与墨汁混合的浓香气息。附近新开发的综合实践中心,工坊里正进行着“文化探幽”。
老师们精心谋课,屏气凝神地熟悉古籍修复,指尖轻抚着脆弱纸张,动作小心翼翼,仿佛触碰的是时光本身。另一处工坊里,墨香与纸香交融更浓,活字印刷的工序正在上演:指导老师专注地排布字模,而后蘸墨刷印,一张张墨迹清晰的宣纸被郑重捧起,仿佛捧起了一页页重生的历史。
宣传栏里,众多研学作品,字迹虽显稚嫩却透出诚意,构思虽笨拙但别具韵味;还有那形态各异的小泥塑,如心灵对古雅文心所生发出的可爱回响。工坊之内,年轻妹子以手承心,在切实操作中真正贴近了传统文化的体温与心跳。
然而逸迩阁并未止步于这方寸天地间的传承。书院同时敞开了另一扇大门,让千年书香的精魂乘着数字之翼,飞越了高墙。
步入数字体验区,氛围悄然改变:一排排现代设备发出荧荧冷光,与远处飘来的旧书气味交织一处。最引人注目的,是书院搭建起的专业直播空间。镜头前,书院山长正侃侃而谈,讲述着书院收藏的某部珍稀古籍的曲折故事,他声音温厚而沉稳。屏幕上,互动区的评论如活泼溪流般奔涌不息,字里行间尽是好奇与赞叹。老师神情从容,一边讲述,一边耐心回应着隔空传来的提问。
此时,虚拟现实体验区亦有人群排队等候,几位戴着VR眼镜的参观者,正穿越时空,沉浸于书院讲学的逼真场景中,脸上表情时而专注,时而惊奇,时而释然领悟。数字光影之间,传统书院文化以轻盈之姿,在无垠网络空间里自由翱翔,飞入了无数天涯若比邻的心灵。
暮色宁静,凝望工坊里未曾收拾的泥塑半成品,地上仍零星散落着点点墨痕。一只候鸟悄然返航,轻轻停落于光滑的石阶之上,许是倦鸟归巢吧。此刻使人心中豁然开朗:书院文化,恰似这蓄势待飞的大鹏,既要根植于乡土,也须翱翔于苍穹。
逸迩阁书院,正是以其工坊里实在的“手泽”为根基,又凭借数字媒介的羽翼向云端舒展传统书院的古老灵魂,由此被注入了生生不息的青春脉搏。那工坊里揉捏陶土、印制宣纸的双手,与直播屏幕上跳跃的文字、VR中流动的光影,共同编织着一幅奇妙的图景:传统与现代,在此处已非楚河汉界,而是浑然一体,如古树生发新枝。
书院文化,这株曾深植于青石阶与旧书页的生命之树,如今既深深扎根于工坊泥土里每一双探索的手,又借数字之翼而轻盈翔舞。它穿越了时空的壁障,重新焕发蓬勃生机。
当书院文化与研学体验在云端相遇,文化便获得了穿越时空的双重羽翼:一翼从泥土里汲取千年根脉的深沉力量,一翼则向星群播撒无所不至的智慧灵光;在古今交织的穹顶下,那被无数双手与无数道电波共同举起的文脉精魂,将以时代崭新的身姿,御风而翔,向着永恒学问的灿烂星河振翅而去。
责编:黄巍
一审:黄巍
二审:王宇红
三审:唐志军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