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0 14:32:57
崔建平
由著名演员张译、蒋欣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以法之名》正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热播。这是继《狂飙》之后,又一部以惊险刺激的情节、复杂反转的故事、夹叙夹忆的表现手法,聚焦长达十三年时间跨度、多层级反腐除恶打黑的大型电视剧。
故事情节:过山车般的惊险张力
电视剧开篇即悬念迭起:检察官乔振兴面对镜头自曝是黑社会保护伞后,酒后凿冰自杀;审判庭内,万海集团法务总监张文菁大闹现场,嘶吼 “万海不是黑社会,我是被冤枉的”…… 多个悬念镜头如磁场般牢牢吸引观众,将观剧兴趣锁定在屏幕前。
剧情围绕 “把万海案办成铁案” 展开多条线索:王彧受天龙集团陈胜龙指使,栽赃陷害万海涉黑以抢占物流集散中心;制造万海指使人在 KTV 涉黑伤人的虚假事件;张文菁 “黑社会保护伞案” 立案与撤案的随意性;乔振兴之死被定性为自杀,尸体却遭 “误烧”;人为制造万川矿难…… 黑恶势力气焰嚣张,案件涉及社会多个层面,一度让观众在压抑中难见希望。
剧中第一次情节递进,以黑社会头目禹天成再度出山为节点。他企图倚靠最大 “保护伞”—— 省政协副主席江旭东,联手江远开展新能源业务,继续侵占万海矿产资源,由此引发黑社会内部的利益冲突。这一系列黑恶事件如剥春笋般层层深入,将剧情的复杂性、隐蔽性与惊险性推向高潮,让观众在紧凑叙事中过足 “故事瘾”。
第二次递进则体现在调查的纵深:洪亮在追查同窗乔振兴死因(证实为他杀)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十三年前万川矿山枪杀案的疑点与真凶。这一转折让剧集的历史背景、时间跨度与涉黑人物谱系更具现实重量,也让反腐打黑的主题从个案延伸至对制度性问题的审视。
人物塑造:多棱镜般的丰富维度
张译饰演的省检察院十一部三级检察官洪亮,是全剧最具张力的角色。他身处特殊的家庭关系中:岳父江旭东是政法系统老领导,妻子性格强势,岳父更试图安排他脱下近 20 年的检察制服,转任北京某企业法务总监以干扰办案。这种处境让他一度显得顾虑重重、不够果敢,甚至被观众认为 “不讨喜”。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他在调查中发现,自己与乔振兴等三人入职检察院后办理的首个 “1・31 案” 竟是错案,自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内心的愧疚让他写下 “检讨书” 却不敢呈交,只能在专案组侦办东平市黑恶势力案中争取戴罪立功。而当他发现岳父江旭东、妻弟江远均涉黑,尤其是敬重的 “旭东同志” 实为最大保护伞时,职业操守与亲情伦理的撕裂成为他难以言说的 “内伤”。
张译精准捕捉到人物的多棱性格:在事业与家庭、正义与邪恶的拉扯中,将其矛盾心理与复杂心路演绎得真实可信。观众既能感受到他的挣扎与懦弱,也能看到他在正义感召下的蜕变 —— 最终大义灭亲,检举岳父,顶着生命危险冲在除恶打黑一线,在与陈胜龙、王大有的生死较量中展现出无畏勇气。真正的好演员,从来不是定格于某类标志性角色,而是能让不同职业、个性的人物都立得住,张译的表演无疑印证了这一点。
蒋欣饰演的女一号,则延续了她擅长的 “表里如一、嫉恶如仇” 的鲜明形象。面对错综复杂的贪腐线索,她多次请战,始终冲在反腐打黑前沿,串联起剧情的跌宕起伏。她不顾个人安危彻夜分析案情,耐心开导张文菁,与各类涉黑贪腐人员巧妙周旋,既展现了人民检察官的大智大勇,也塑造出新时期政法干警的立体群像。
李光洁饰演的代理检察长李人骏,是剧中极具警示意义的角色。他一心想 “去掉代理二字”,因 “官迷心窍” 和妻子柳韵被黑势力拉下水的软肋,稀里糊涂地助力黑恶势力将万海案定性为 “黑社会案”,沦为无形的保护伞。他的矛盾与软弱,最终使其沦为黑势力帮凶,其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权力异化的危险与人性的脆弱。
现实意义:警钟长鸣的时代回响
《以法之名》的热播,与其深刻的现实关怀密不可分。剧集以惊人的勇气直面现实:黑恶势力为牟私利,行凶杀人、制造安全事故如家常便饭,手段残忍却毫无惧惮;在司法系统 “保护伞” 的庇护下,他们编造假证据、无中生有构陷对手,尽显猖狂。
更尖锐的是,剧集揭露了特定时期、特定地域腐败涉黑的典型生态:贪污腐败渗透到政法系统老中青三代,覆盖公检法司多个层面,甚至省检察院派往东平的指导组也因政协系统 “保护伞” 干预而被撤回。剧中刑侦大队长姜红军的供词尤为刺耳:“办完事后无需考虑谁给利益输送,只要自家车后备箱不上锁,就有人把黄金钞票放进来”—— 官腐之间的默契,暴露出某些地区司法系统的深层病灶。
这部剧的价值,正在于它不仅是一部情节剧,更是一面照见现实的镜子。它以反腐除恶的硬核题材,为社会敲响警钟:唯有在信念土壤中深植法治精神,筑牢制度防线,才能让执法者抵御诱惑,让 “阳光总在风雨后” 的期许照进现实,让反腐倡廉的钟声永远回荡在时代上空。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