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评论丨“窝囊旅游”可以主打松弛感,安全这根弦必须紧绷

    2025-07-28 20:25:21

张英

今年夏天,“窝囊登山”“窝囊蹦极”“窝囊漂流”的“窝囊旅游三件套”意外走红。在“特种兵旅游”的极限挑战之后,这类门槛低却成就感高的“窝囊旅游”异军突起,映照出大众旅游的多元需求。但旅游项目可以谦称“窝囊”之名,背后的安全守护绝不容丝毫“窝囊”之态。

说是“窝囊旅游”,实际上主打一个松弛感。怕水的本能、疲惫的膝盖、只想发呆的心情,“窝囊旅游”,让我们在对自然的渴望和体能受限间找到了平衡,从而可以舒舒服服看风景。

雨花区跳马镇的长沙石燕湖景区,约500米长的缓坡河道,以水流自然推动橡皮艇漂流。浙江安吉的云上草原景区、辽宁本溪大峡谷、湖北黄石天空之城景区,速度锐减的蹦极,让许多“又菜又爱玩”的游客也能感受一把“倒挂”的刺激。

“窝囊旅游”显然是对个体需求的贴心回应,这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力和精细化。从昔日千篇一律的“到此一游”,到后来极限的“特种兵”式打卡,再到如今低门槛的“窝囊”体验,旅游市场正以日益灵活的身姿拥抱多元人群。这种创新有效拓展了产业的边界,七月以来,随着“窝囊蹦极”打开新局面,浙江安吉酒店预订热度环比上月增长超过70%。而“窝囊漂流”则因避暑、戏水而成为短途避暑游的首选,从而拉动县域旅游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当然,“窝囊旅游”项目门槛降低,绝不意味着安全保障可以随之“打折”。今年5月贵州毕节发生的游船倾覆事故,近日广西北海发生的摩托艇与快艇相撞事故,都是沉痛的教训,也更凸显出旅游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不管旅游项目的强度大不大,保障措施都不能掉以轻心。

旅游的本质是与自然相拥而非盲目冒险,“窝囊式旅游”正以其温和安全收获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而景区要做的,是将专业安全防护嵌入每个项目,以最坚实的安全基石托举这份自然之乐。


责编:李焱婕

一审:李焱婕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易博文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