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误区可能正在“伤肝”,你都知道吗?

周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8 19:16:30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刘昀亦卓 吴靖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肝炎病毒携带者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群体,但公众在这方面仍存在显著误区。”7月28日,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袁琦副主任医师提醒,常见误区可能延误病情诊断、低估传播风险。

误区一:常见症状≠生活小病,莫轻视背后隐患

“口苦、食欲锐减、持续恶心、厌油腻食物、异常口干、全身疲乏无力、右上腹隐隐作痛、反复腹泻、小便颜色深如浓茶……这些看似普通的身体信号,实则是肝脏发出的警报。”袁琦绍,这些症状很可能是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活跃复制,导致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误区二:不发病≠无传染性,勿漠视传播链条

“许多人误以为肝炎病毒携带者若长期不发病,就等同于不具有传染性,这是极其危险的认知偏差。”袁琦表示。

医学界定明确,所谓“肝炎病毒携带者”,是指肝功能及B超检测虽在正常范围,但血液检测中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的人群。即使携带者自身未发病,病毒仍可能通过血液、母婴及日常密切接触(如粪口途径)传播。

误区三:无碍生活≠无需体检,防错失防控良机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7000万人,多数感染初期难以察觉。尽管健康体检日益普及,公众定期筛查意识仍显薄弱。”袁琦表示,不少人认为只要身体未感明显不适、未严重到影响生活或工作,便无需定期体检。而肝炎病毒感染具有高度隐匿性,早期或长期感染阶段往往毫无症状。

误区四:母婴传播≠无法阻断

xxx介绍,“现代医学已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如孕晚期检测乙肝病毒载量(HBV-DNA),高载量孕妇经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成功率超95%。

误区五:转阴偏方?不可根治乙肝

目前乙肝尚无法根治,但是可控。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病进展;所谓“祖传秘方”“三月转阴”实为骗局,滥用药物反而加速肝衰竭;坚持正规治疗并定期复查,多数患者可正常生活工作。

此外,若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建议咨询专科医师,并可考虑前往乙肝治愈门诊获取个体化诊疗方案。

误区六:小酌怡情?酒精会加速病程

“要想治疗酒精肝,戒酒是基本原则。”袁琦提醒,酒精不仅可能使人患上肝硬化或肝癌等疾病,而且会加速乙肝等病毒性肝炎转化为肝硬化的进程,所以酒精肝患者绝对不能饮酒。

袁琦建议,为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所有肝炎病毒感染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及病毒血清学(如乙肝五项)检测,每6个月至1年一次为佳。及时精准的病情监测,是有效治疗的关键前提。

袁琦提醒,打破认知误区是防控肝炎的第一步。提升疾病认知、坚持科学筛查、落实防护措施,方能守护公众肝脏健康,远离这一“沉默的杀手”。


责编:王铭俊

一审:周倜

二审:段涵敏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