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开讲|守护“微笑天使”,保护美丽洞庭

    2025-07-28 09:26:20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省水产研究所(水产原种场)的王崇瑞,生活在洞庭湖畔的朋友可能听过甚至看到过江豚。说起江豚,无论如何绕不开曾与之共同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大型湖泊中的白鳍豚,令人悲伤和遗憾的是,被称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于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我们只能在褪色的影像中看到她昔日的倩影。以“微笑天使”著称的江豚,也仅存1000余头,种群状况极度濒危,生存形势已十分严峻,守护微笑天使是我们责无旁贷肩负起的历史使命。

初识江豚,忧心忡忡

2012年春夏之交,短短40天里,洞庭湖数头江豚离奇死亡,给洞庭湖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人们很快意识到江豚之死只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缩影,还有数不清的隐患潜藏在滔滔湖水之中。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第一次接触到江豚,正在渗出鲜血的背部伤痕和斑驳溃烂的皮肤,嘴角却依然挂着那标志性的“微笑”。这微笑并不是在表达幸福,而是在诉说她所历经的苦难!2012年科考显示洞庭湖江豚种群数量仅90头。如果不采取措施,也许不到20年,这个长江旗舰物种将从洞庭湖消失!

使命在肩,风雨无阻

掌握江豚的种群动态、空间分布格局和季节性迁徙规律,是江豚保护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制定江豚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洞庭湖的江豚主要生活在从城陵矶到湘江尾闾100余公里长的水域。我们一般采用“朝发夕止”监测模式。刚开始新鲜感十足,久而久之是对人耐性和心神的双重淬炼。干硬的面包、嚼碎后像沙子一样的饼干,即使饥肠辘辘也难以下咽!当残月初升,晚霞被揉碎在洞庭波涛里,吃着渔民师傅用湖水烹饪的晚饭,再喝上半杯散装白酒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候。夜幕降临,窝在狭窄的船舱里,黑暗中数不清的小飞虫叮咬着我们白天被晒得发疼的脸颊,在半睡半醒中苦熬到东方既白。

在无数次记录江豚日记过程中,岁月将我们的机械重复锻造成生态信仰,在与浪涌为伴的无眠之夜,终让懵懂的初心领悟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

共抓长江大保护,豚悦洞庭犹可期

就在江豚离步白鱀豚命运后尘只差一步的时候,“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暖阳晨风,八百里洞庭再现云开雾霁的清明!

2021年,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十年禁捕和《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生态大保护行动揭开序幕!

2022年科考结果显示,江豚种群总数量为1249头,首次实现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洞庭湖的江豚增至162头,5年种群数量增加了47.27%,是增长率最高的水域。

1249!的确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数字,但是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的现状仍未改变。

薪火相传,平而不凡

江豚监测与保护是我们资源团队工作中的一个缩影,鱼类资源、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及生境、底栖动物资源等都是我们的工作。六十年,手持卷尺和杆秤的水产所前辈们,将一个个测量数据汇聚成灯塔,引领我们继续绘制洞庭湖生态蓝图。

在很多人眼里,我们的工作简单且枯燥。其实,我们钟摆一样单调的采样周期实则是生态脉动的频率,一把卷尺能够丈量出生命诞生的源头,一台秤也可以预测未来生态危机发生的可能。在传统科研发生颠覆性改变的今天,我们依然左手一把尺丈量着生命的长短,右手一台秤预测着生命的兴衰。这不是科技狂飙时代的落伍,而是以愚公之志移去污染沉疴,以精卫之诚填补生境死海,以女娲之慧修补生态穹顶的生命守望。

破茧欲飞舞,行行重行行

我们正处在一个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的新时代。在这个伟大时代里,我们躬身成桥,托起山河的碧玉冠冕。二十年前,白鱀豚的灭绝是我们在发展的狂潮中生态意识尚未觉醒,保护技术依旧落后而无意对长江造成的一道永不愈合的伤口,而今,我们有决心和信心留住天使的微笑!“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前方山高水长,我们将无所畏惧!

(湖南省水产研究所(水产原种场) 王崇瑞

责编:陈小薇

一审:陈小薇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