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张念 常德日报 2025-07-27 15:41:56
在沅江的臂弯里,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悄然蜕变。这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丹洲乡以“文创引领+田园共享”为笔,精心绘就的一幅物质与精神共富的文明新画卷。
丹洲乡离市城区不到30分钟的车程,近年来,随着部分村民进城务工、安家,许多房屋被闲置。丹洲乡在义渡、丹砂两村试点“政府+合作社+宅屋所有人”模式,依据乡村房屋“三权”分置原则,将105处闲置老屋精心改造后招租。
不少文化艺术创作者被这片土地吸引。他们作为“新村民”入驻,深度参与村庄建设,“艺丹沅”文艺部落与文明屋场示范片应运而生。老墙成为画布,旧院化身工坊……艺术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更成为乡村治理与文化升维的隐形引擎。这份耕耘结出硕果:“艺丹沅”接连摘下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湖南省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等荣誉,丹砂村的“丹砂印象”民宿也成功跻身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景点之列。
在丹洲,文明不是悬在空中的口号,而是融入四季流转的日常呼吸。
每逢传统佳节,丹洲便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大舞台。一年120余场主题活动缤纷多彩,“我们的中国梦——进万家”理论宣讲、“巧手新生活”非遗体验、廉洁文化花鼓戏等精彩内容被巧妙地融入文艺展演中,升华为滋养人心的文明课堂。
在丹洲的街巷村居,总能看到“红马甲”忙碌的身影。近两年,党员志愿者开展理论宣讲、交通劝导、“护苗”行动、爱心义诊等志愿活动60余场次。“微心愿”活动如涓涓暖流,精准滴灌困难群体心田,让“红马甲”成为丹洲最动人的乡间印记。与此同时,村规民约的不断完善与村“红白理事会”的扎实工作,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新风吹进了农户家。
文明沃土,必有群星辉映,身边的榜样成为照亮乡邻的精神灯塔。
“中国好人”陈代春以无私大爱书写奉献,“湖南好人”张建力在明月社区以如山父爱为重残养女撑起一片晴空,“最美新乡贤”李鹏飞、易春来深耕太平村沃土,“最美志愿者”朱米、全玉麒用热忱传递温暖……他们的故事被新华社、湖南卫视等各主流媒体报道,在全乡掀起“学榜样、做榜样”的热潮。
从空心村落的悄然苏醒到艺术因子的蓬勃生长,丹洲乡的实践是一场静水深流的文明嬗变。丹洲以艺术为犁,深耕乡野,在沅水之畔催开物质丰盈与精神璀璨的并蒂之花。这条融合了厚重乡土记忆与鲜活时代精神的新路径,为城郊乡镇的全面振兴与文明水平的跃升,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智慧的“丹洲样本”。
责编:李杰
一审:李杰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常德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