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7 20:58:3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颖 实习生 罗浚岚 郝静云)7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在世界文学地图上发现清溪——汉学家、文学翻译家走进清溪村”活动在湖南举行。来自11个国家的12位汉学家先后走进益阳市清溪村、湖南博物院以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开启一场跨越文化的湖湘之旅。
据了解,此次来湘的12位汉学家分别来自西班牙、塞尔维亚、伊朗、土耳其等国家,他们用各自的母语传播中国文学,构建跨文化理解,翻译出版的书籍不仅涵盖莫言、余华等当代作家,还包括《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古代典籍。
汉学家们走进周立波故居(来源:中国作家网)
在清溪村,文学早已融入这里的生活,也改变着村民的精神面貌。当得知众多的清溪书屋不仅赋予了这个山村独特的书香气,还给中国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时,汉学家们十分兴奋:“清溪村让人印象深刻!这里虽是一个小村庄,但文学的力量让它变得伟大。”
“全球汉学家文学译作清溪书架”启动(来源:中国作家网)
每一部译作,都是跨越国界的理解之桥,承载着文化与文化之间最诚挚的对话。 7月25日,“全球汉学家文学译作清溪书架”在位于清溪村的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正式启用,12位汉学家向书架捐赠多部译作签名本。据悉,“全球汉学家文学译作清溪书架”将持续动员广大汉学家把译作留在图书珍藏馆,让它们成为人类文明互鉴的宝贵印记。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座谈会现场
7月26日,汉学家们一行来到长沙,参观湖南博物院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并在岳麓书院参加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座谈会。会上,汉学家们与湖南作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中华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湖南省作协原主席王跃文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阐述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他认为,中国文学作品要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就必须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充满魅力的中国。来自伊朗的汉学家艾森曾翻译《中医脉诊》等多部中医典籍,他指出,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智慧和世界价值,通过翻译将其推介给世界,不仅意义重大,更是作为学者的文化使命。
汉学家们纷纷表示,未来将以更大的热忱继续投身中外文化交流事业,推动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责编:刘颖
一审:田梦瑶
二审:秦慧英
三审:张权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