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冷水镇:桑蚕织就“绿水青山”致富路

郭春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7 10:23:16

推广

桑蚕织就“绿水青山”致富路

高龄村民“家门口就业” 集约产业链闭环成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郭春发

近日,在永州市宁远县冷水镇中元村桑蚕基地,71岁的郭大爷正和十余名同龄村民分拣桑叶,动作娴熟。“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养蚕按斤算钱,一天能挣80元,家门口就能打工!”他笑着说。这幅“银发务工图”,正是冷水镇桑蚕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生动缩影。

“桑蚕产业是宁远县委、县政府‘一镇一特’战略的核心项目,必须做成闭环、做出效益!”冷水镇党委书记柏令军介绍,2025年初,该镇党委成立专班,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借助中元村位于宁远东高速口的区位优势,跑广东学经验,引进种桑养蚕生产技术,流转村里搁置荒地建成集育苗、养殖、保底收购、缫丝于一体的集约化桑蚕基地。目前,全镇联动周边区域发展桑园规模突破500亩,全年亩产鲜茧近2000斤,保底收购价25元/斤。

在桑蚕基地的蚕房里,笔者看到,蚕卵从广东经过72小时的物流到达基地,在技术员的培育下4-10天即可进入幼虫期,基地进入循环养殖模式后,每月可以养二批,全年可达12-14批。“我们根据桑蚕产业特性,未来构建‘桑—蚕—茧—丝’全链条,蚕沙做有机肥、桑叶制茶,实现100%循环利用。”基地技术员人郭茂春算了一笔账:闭环模式可使每亩桑园综合收益提升30%,用工成本降低25%。

针对农村高龄劳动力特点,冷水镇党委创新“合作社+农户”模式,设置“轻体力岗位”,吸纳村里留守老人65岁以上村民参与桑叶采摘、蚕房管护等工序,人均年增收1.2万元。村里68岁的郭大娘感慨:“年轻时在广东打工几十年,现在年龄大了,外出打工没人要,自从村里有了合作社,家里家外都能兼顾!”

随着桑园扩张,冷水镇已有森林覆盖率74%,还将得以提升,生态价值更加突显。该镇将在宁远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依托高速路口为中心,硬化产业道路,逐步配套建设桑蚕文化主题公园和研学基地,“桑旅融合”带火农家乐、民宿等新业态。宁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湘明表示:“下一步将深挖‘舜蚕文化’IP,打造湘南桑蚕产业第一镇,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责编:郭利

一审:郭利

二审:严万达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