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7 08:29:1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7日讯(通讯员 邓靖言 王盈 李闻迪)2025年7月,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大团村,迎来了一群充满活力的青春身影。湖南工业大学“理响青锋”实践队的队员们跨越山水,在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浸润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在千年侗寨播撒下红色的种子,激荡起青春的乐章。
在侗寨大舞台的悠扬歌声中,在村服务中心外墙的巨幅彩绘前,在绥宁党史陈列馆的珍贵史料旁,青春的热忱与信仰的力量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实践队员们以创新的形式,将红色文化的精髓与民族团结的信念,深植于每一位队员和大团村孩子们的心田,为古老侗寨注入了新时代的蓬勃朝气。
歌声里的爱国传承
“美丽的侗寨哎,绿水青山好风光,鼓楼下,把歌唱,千年的侗歌唱给党,唱给党......”在大团村侗寨大舞台上,实践队的队员们与身着传统侗族服饰的银龄艺术家并肩而立,共同唱响《侗歌声声唱给党》。这首融合侗寨新貌与爱国深情的歌曲,也通过实践队开设的直播,乘着云翼飞向远方。
实践队员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苗侗民族山歌协会艺术家的讲解,一遍遍模仿侗族特有的音调,练习多声部的精妙配合。“这首歌唱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国家越来越强盛,侗寨日子越过越好,我们心里也感到幸福,所以总爱哼。”一位老艺术家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当跨越代际的歌声在侗寨回荡,悠扬的旋律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传递爱国信仰的鲜活载体。湖南工业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将课堂延伸至田野,在与侗乡人民的共学同唱中、在充满新意的直播间里,真切感受并传递着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团结的深厚力量。
墙绘上的思政课
在村服务中心的外墙前,队员们化身“思政画师”。烈日炎炎下,他们挥动画笔,历时五天精心创作,一幅融合爱党爱国精神、侗寨鼓楼文化元素与时代主题的大型墙绘终于落成。
在近20平方米的墙面上,金色的党徽照耀着青山绿水,活泼的孩童与熠熠生辉的侗族鼓楼和谐相融。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在此刻被画笔绘就成了生动的思政教材。
“这面墙,是我们探索‘艺术+思政+地域特色’乡村振兴模式的窗口。”队员何伊倩介绍道,“用可视化的艺术语言,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而实践队队长向美霖则点明了目标:“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墙绘的方式,让红色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在侗寨村民心里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宣讲中的青春诠释
7月上旬至中旬,湖南工业大学“理响青锋”实践队深入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大团村,创新采用“入户宣讲+集市广宣+课堂宣讲”三线模式,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将爱国奋斗的种子播撒进侗寨的家家户户。
街道旁,队员们手持精心设计的宣传画册,用村民们听得懂、喜欢听的家常话,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课堂上,队员们则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珍贵的历史影像和互动问答,讲述“两弹一星”事业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析其中蕴含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崇高精神内核。课后,孩子们拿起画笔,绘制出心中的强国图景。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将抽象的“精神谱系”化作了侗寨火塘边、屋檐下的真切共鸣。
“这个宣讲好啊,道理讲得透,故事也好听,回去我也要讲给我的孩子听!”一位听完宣讲的村民由衷地说道。这质朴的反馈,正是队员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响。
实践队队员将课堂所学融入侗寨的烟火气息,在真诚的交流与服务中锤炼了党性,深化了担当。青春的声音,将科学报国的赤子情怀播撒在古老的侗寨,让“两弹一星”精神在乡村生根发芽,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澎湃的红色动能,也凝聚起更多振兴乡村的青春力量。
行走着的爱国教案
爱国情怀的培育,不仅在于言传,更在于身教。实践队中,来自湖南工业大学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那便是化身“红色课堂”的小老师,在大团村精心选拔并培养一批“小旗手”。
实践队员们以对国旗的敬畏和对祖国的赤诚热爱,将这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学得会的动作。从国旗国徽的认知,到站姿敬礼的规范,再到出旗护旗的精准流程,手把手传递着信仰的刻度。烈日下,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写满专注,一次次重复练习,只为心中那份对祖国的热爱。
经过数日的刻苦训练,当雄壮的国歌声奏响,由“小旗手”组成的方阵,迈着稚嫩却坚定的步伐,护卫五星红旗正步前行。小手紧攥旗角,神情肃穆专注,标准的流程成为无声的宣言。这一刻,庄重的仪式感点燃了现场,掌声与热泪是共同的心声。正如实践队队员陈安恬所言:“当护卫国旗成为本能反应,爱国的种子就已生根发芽。”
这场由实践队队员倾心指导、由侗寨孩子们亲手完成的护旗展演,不仅是一场技能的展示,更是一堂用脚步丈量、用汗水书写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守护国旗的信念,化作孩子们心中挺拔的标杆,在侗乡的山路上不断延伸、茁壮生长。
研学中的精神洗礼
在绥宁县党史陈列馆和红七军指挥所旧址,实践队队员们踏上了一趟红色研学之旅。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段段尘封的故事,仿佛时光隧道,将队员们拉回烽火岁月,身临其境地触摸革命先辈滚烫的信仰与无畏的牺牲。
“先辈们用鲜血才换来我们今日的安宁。”一位队员在参观后动情地说。在绥宁党史陈列馆内,队员们庄重列队,面对鲜红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在历史的回廊中激荡回响。这一刻,红色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从历史深处涌来的、可触可感的精神洪流。
研学归来,队员们将感动化为行动。精心撰写新闻稿,制作党史宣讲视频,用镜头语言深情讲述红七军在绥宁的峥嵘岁月,让尘封的历史在新媒体平台焕发新活力,使感人的红色故事与伟大的革命精神乘上“数字快车”,驶向更广阔的远方,滋养更多的心灵。
当澎湃的青春与崇高的信仰相遇,当深厚的传统与时代的创新相拥,湖南工业大学“理响青锋”实践队用他们的热忱与智慧,在绥宁大团这片充满希望的侗乡热土上,谱写了一曲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他们以歌咏情,唱响了爱党爱国的时代强音;他们以笔为媒,绘就了民族团结与奋进的壮美画卷;他们以身示范,铸牢了守护国旗、心系家国的坚定信念;他们以史为鉴,汲取了砥砺前行的不竭力量。
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它如春风化雨,将红色的火种播撒在侗寨青少年的心田;它如桥梁纽带,深化了高校学子与民族地区的血肉联系;它如星火燎原,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的自觉担当。在千年侗寨的山水间,在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上,在实践队员成长的足迹里,在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他们所留下的,不仅是青春的印记,更是扎根沃土、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这青春的力量,必将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行的磅礴动力,激励更多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挺膺担当,续写荣光!
责编:张永琼
一审:张永琼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