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日报 2025-07-27 07:37:17
清晨的阳光穿过樟树叶隙,在北湖区北湖街道建设里社区的柏油路上洒下斑驳光影。“百货站小区”的铭石旁,几位老人正坐在石凳上闲话家常,不远处的百兴亭里传来阵阵笑声。这座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家属院,正以新的姿态,演绎着基层治理的暖心故事。
孝心车位解难题
沿着缓坡走进小区,桂花树与樟树交织的绿荫下,一排标着“孝心车位”的黄线格外醒目。
“以前可不是这样。”小区业委会主任李海奇指着墙上的老照片回忆。2006年企业改制后,原郴州市百货采购供应站的家属院成了垃圾乱堆、电线乱拉、车辆乱停的无物业小区。
转折始于2009年,热心居民自发成立业主委员会,10余位成员分成监督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开始摸索自治之路。从门卫值班到卫生管理,从车辆停放到设施维护,制度一条条制定出来,还特意上墙公示。如今,走在小区里,消防通道宽敞通畅,监控探头随时“站岗”,就连墙角的排水管都码得整整齐齐。
孝心车位,让陪伴更便利。“以前来看父母,有时候绕小区三圈都找不到车位,现在方便多了。”居民李先生顺利把车停进“孝心车位”后说道。这个标着红色爱心的停车位,如今成了小区最暖心的风景线。
建设里社区党委副书记李丹琴还记得当初的难题:小区60岁以上老人占四分之一,每到节假日,子女回家探望老人,停车难成了最闹心的事。
群众的“心上事”,就是社区的“上心事”。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反复勘察,决定在百货站小区“挤”出车位。居民们听说要设“孝心车位”,纷纷主动清理房前屋后的花盆、泡沫箱,硬是从公共区域整理出15个临时车位。
“每天免费停12小时,节假日全免”的规矩一出台,就收获满屏点赞。社区还特意安装了智能监控,居民提前预约就能轻松停车。患腿疾的张阿姨最有体会,子女送饭照料的半个月里,车每天都能顺利停在楼下,“现在孩子们再不用为停车发愁,来得更勤快了。”
百兴亭里邻里情
红砖楼群环抱中,百兴亭的飞檐翘角格外古朴。亭子里,几位老人正围着石桌打牌,孩子在旁边追逐嬉戏。这个由居民亲手建起的凉亭,藏着小区最动人的邻里情。
“这里原来就是个小土包,杂草长得比人高。”李海奇指着凉亭的地基说。2020年夏天,居民你一铲我一锄,把土包铲平,又凑钱买材料建起这座凉亭。“百兴”二字,既呼应着“百货站”的历史,也寄托着“百家兴旺”的期盼。
凉亭建好的第一个中秋,小区搞了场“百家宴”。李海奇记得,那天大家端来自己做的拿手菜,一张长桌从亭子里一直摆到路上。“王师傅的剁椒鱼头,张阿姨的酿豆腐,还有年轻人带来的网红甜点,热闹得像过年。”
如今,这里是小区的“信息发布中心”——谁家的水管坏了,在亭子里喊一声,立刻有热心人来帮忙;也是“矛盾调解室”,邻里有小摩擦,坐下来喝杯茶就化解了;还是“议事厅”,业委会每月在这里开例会,大到水管改造,小到垃圾桶摆放,都要听居民的意见。
疫情防控时,党员带头值守;创文巩卫中,居民自带工具清扫;就连路灯坏了,都有人主动买来新灯泡换上。“上次搞卫生,在群里发个通知,一下来了20多个人。”李海奇感慨,团结互助的默契,成了小区里无声的约定,这种不计报酬、自发自觉的热情,正是小区治理的密码。
细微之处见真章
在百货站小区的公示栏里,“听百姓说事、让百姓议事、帮百姓理事、为百姓办事、向百姓晒事、请百姓评事”“六百工作法”的标牌格外醒目。这简单的三十个字,道出了老小区焕发新活力的秘诀。
“以前居民见了干部就躲,现在主动拉着我们说想法。”李丹琴说,百货站小区的蜕变,给无人管理小区提供了范本。这个曾因脏乱差出名的小区,如今连续三次登上全市卫生评比红榜,成了北湖区基层治理的样板。
走在小区里,处处能感受到这种治理智慧:停车位不够,就错峰共享;绿化不足,就见缝插针;设施老化,就自己动手改造。李海奇的手机里存着密密麻麻的号码,从电工到水管工,都是小区里有手艺的居民,“谁家有急事,一个电话就到。”
80多岁的张秀华老人家里,墙上挂着张特别的照片,那是一年夏天电路抢修时,几位师傅检修线路的场景。“那天晚上热得像蒸笼,他们忙到半夜,连口水都没喝。”老人说,住在这里,比住新房子还舒心。
近些年随着基础设施、治安环境的好转,居民的邻里活动也丰富了起来。“百家宴”成了每年重阳节必备活动,社区还搭建了百姓大舞台,以百姓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积极推动小区文化建设,为辖区居民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活氛围。
“基层治理重在‘治’更重在‘理’。”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秦培凯说,通过百姓事、百姓议、百姓评,建设里社区找准民生实事“小切口”,见微知著地把民生小事办出了温度、办出了质感。
夕阳西下,樟树下的影子被拉得很长。百兴亭里,孩子的笑声还在回荡,几位老人开始收拾棋盘,准备回家做饭。这个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小区,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的幸福篇章。
责编:刘雨菲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郴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