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未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6 22:58:43
■曾未冰
古今中外的画家创作一幅作品,总要经过大量的写生,在写生的基础上,去提炼升华,进行景象的再造,同时揉进自己的思想和技法风格。同一座山,各人有各人的感觉,有的觉得雄壮大气,有的觉得委婉可人,有的却认为平庸无奇。在创作手法上,有的下笔千钧、气势磅礴,有的轻勾细皴、笔法轻灵。不同的视角、技法和想法,面临同样的景致,画出来风格各异,全凭观众的喜好去评判了。
张家界的山,怎样通过画笔来表达出来?我相信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表现手法。西方的表现工具有油画、水彩、水粉、丙烯等;中国水墨画中有工笔、写意等。用西方的视角比如焦点透视和技法画风景,我觉得以印象派最为精彩,但若与中国山水画并列一处,终觉其气势狭小,整体上不如国画大气。重视外师造化的中国山水画家为了开阔胸中丘壑,讲究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画僧弘仁曾有诗言: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对待自然景观中的形与色,是以求得人的感情上的共鸣和满足为依归的。因此,我喜爱中国水墨山水画用皴、擦、点、染等各种技法,在宣纸上恣意挥洒所表达出来的无穷意趣。
所以对于张家界的绝美景致,我倾向于用中国水墨画去表现。铺展宣纸,立于山前,将千峰万壑尽收眼底,凝神静气,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水墨在宣纸上苏醒,刹那间烟云笔底生。可大制作,学宋朝的王希孟用整绢一匹畅快淋漓作“千里江山图”式的恢宏长卷,以从空中俯瞰的角度,大处着手,整体铺陈,包罗万象,将张家界的雄、奇、险、秀、幽、野尽收笔端,好让人知道什么叫“苍山如海”。可撷其一隅,或奇峰云海,或草木花鸟,见微而知著,窥一峰而知全貌。或分四季,春则以浅墨勾勒,淡绿点染,亦虚亦幻,轻盈灵动,生机勃勃,宿墨在熟宣上晕出“花动一山春色”;夏则以浓墨粗锋,重绿渲染,让无尽绿意在宣纸上恣意浸染,盈满天地,最宜张大千先生用泼墨泼彩山水的豪放淋漓来表现山峦云气;秋则像范宽“溪山行旅图”那样,以严谨的线条,精致的造型,取工笔重彩法,将画面处理得端庄厚重,流光溢彩;冬则取倪瓒或弘仁笔意,逸笔草草,意境萧远,让人顿生无限遐思。整幅画面,可以掷重苍浑的线与舒缓当风的面结合,或墨融于彩,或彩簌于墨,写景造境,以求得意新情浓、潇洒雄奇、宽舒荡漾的境界。细品张家界的山,可以用“幽瞑、静穆、冷逸、空潆、玄幻、清朗、纯净”诸审美品格涵盖之。观张家界的山,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澎湃激越、夺人心魄的生命之歌。哲学上有“出世”和“入世”之说,画张家界的山,非得以一种隐居山林的心态,抛却世间的繁芜,以自由驰骋的心灵和天人合一的精神,达到人与自然相濡融合,方能用心造境,以手运心,肆无忌惮地挥舞如椽之笔,遂后一枚枚石头而生出山川、天地、宇宙之大观。
期望宋朝的范宽或者是王希孟、郭熙或弘仁、石涛等来画这些砂岩峰林是不可能的了。现代中国画家中,慕名而来张家界写生者众,或于山顶、或于峡谷、或于溪畔、或于林间,挥毫作画,末了,均背着厚厚的一沓写生稿纸满载归去,创作出了许多佳作。画张家界的山,不要太写实,太忠实于山的原貌,就少了可以咀嚼回味的余地。齐白石曾说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文而将张家界这个“失落在深山里的明珠”推向世界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也提出“应该肯定对抽象美的欣赏”,他认为张家界“石头本身就很美,美就美在似与不似之间”,所作山水画《自家斧劈,湘西张家界》,乃用排笔在宣纸上大把泼墨,率性自然,似是而非,却形神兼具。大画家黄永玉先生多次上张家界采风,作《二千八百柱》、《索溪无尽山》等画,其中《不必认真之张家界随想图》,只见线条林立,随意勾勒,点画简约,天马行空,豪放不羁,无拘无束,堪称极品。张仃先生焦墨山水《山鬼故家》,笔焦墨涩,苍劲有力,画出了张家界的骨与魂。还有叶浅予、黄胄等大画家,均有不凡的作品问世。张家界市文联、市中南民族艺术家协会曾多次组织画家到张家界写生采风,举办画展,一张张精美的不同风格的现代山水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一见倾心、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是一场视觉艺术的盛宴。我觉得这些画家的作品,他们的表现技法、表达的内容、所追求的山水画的形式和内涵在古人的基础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重新诠释和丰富了山水画的定义,精辟地展现了张家界砂岩大峰林的风貌神韵和时代的特征。他们将张家界的美丽著画立传,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几年前曾见过刘海粟大师所画的黄山系列作品,笔墨酣畅,流光溢彩,把黄山烟云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尽水墨画渲染之能事,当时就感叹,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山水画,黄山何其幸也!更早以前看过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水墨山水作品,那种大写意、大气派,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营造出气势恢宏、壮烈山河的红色山水意境之美。我觉得,画张家界,非得有这样博大的胸襟不可。
于是我常感到遗憾,还有许多中国画家未曾来到张家界。画家何海霞游览后作彩墨画《宝峰湖》,并题“恨来迟”。我希望有更多的画家来张家界挥毫泼墨,不要因为错过或迟来而生“恨”。不管风云如何流迁,世事如何变幻,这片神奇的山水永远会以一颗虔诚的心期待着您的生花妙笔去描绘她的绝世容颜!
责编:李杰
一审:李杰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