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浒溯溪记

    2025-07-27 08:51:28

文/吴桂元

时隔半个月,我又与几位朋友,来到了世界烟花之都——浏阳市达浒镇金田村。

那天的太阳公公,简直是把积攒了半个月的热情全拿出来了,火力全开!我们直接坐到清澈见底的河道中央,头顶巨大的天幕帐篷,脚下哗啦啦唱着歌的清凉溪水。哎哟喂,那滋味!小风一吹,水波一荡,浑身的燥热“滋啦”一声,瞬间被河水打包快递,送去了九霄云外!忧愁烦恼?早被这活蹦乱跳的溪水冲得无影无踪啦!

一边架着小烤炉,听着肉串在炭火上“滋滋”奏乐,飘出勾魂的香气,一边呢,眼睛可没闲着,盯着水里那些机灵的小鱼儿。它们呀,简直就是水中的“小精灵”,闪闪发光,忽左忽右,跟你玩着捉迷藏。想逮着它们?那可真是考验眼疾手快!不过嘛,这过程本身就乐得人哈哈笑,抓不抓得着,反倒成了其次。这种全身心泡在水波里的放松,啧啧,给个神仙当都不换!

这次落脚的地方,叫“云上居”溯溪点。这名字听着就仙气飘飘,实景更是热闹非凡!整个河道,活脱脱就是一个盛大的“水上乐园嘉年华”!你瞧吧,几十顶的天幕帐篷,像雨后冒出来的大蘑菇,又像参加集体婚礼的新郎官,整整齐齐、精神抖擞地“站”在河道里。家家户户,亲朋好友,围坐在小桌旁,嗑着瓜子,啃着西瓜,品着烧烤,聊着天南海北。那小脚丫泡在凉丝丝的水里,舒服得直晃悠,真是“脚底板都在笑”!

沿着溪水往下溜达个百来米,嚯!水深了,差不多能淹没到成年人的腰。这里是两条山涧小溪“会师”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小泳池”。可热闹了!一群群“小哪吒”们,在爸妈的守护下,正尽情撒欢呢!打水仗、扎猛子、扑腾着狗刨……童真的天性在这里像野草一样疯长。看着他们稚嫩的小身板,在河道里毫无畏惧地跳跃、嬉闹,我的心呀,一下被勾回到童年!像我们那会儿,穷得叮当响,连想象力的翅膀都被贫穷的秤砣给坠住了。天真烂漫的小心思,常被现实这盆冷水浇个透心凉。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兜里空空如也,但心田干干净净;物质是“贫困户”,精神可是“暴发户”!这份纯粹的快乐,现在想想,也挺珍贵。

下午两点多,太阳晒得人暖洋洋,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水世界的狂欢派对“云上居”,奔向下一个充满敬意的目的地——易荡平烈士故居。

这位英雄,原名叫汤世积,祖居在达浒镇金坑村鹤楼。1908年出生,七岁上学读书,十二岁入达浒恒丰仓高级小学,1922年春,考入长沙楚怡中等学校。1926年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恒丰仓高小教员。这位教书先生,后来成了红军中顶呱呱的政治工作者,更用年仅26岁的璀璨青春,兑现了自己那撼天动地的誓言——“死而无憾”!

从清凉的“云上居”到庄严肃穆的故居,大约两公里路。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钻进了群山的怀抱,越走越深。就在一个急转弯之后,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古朴的U形建筑,就那么静静地、稳稳地“嵌”在山坳最深处。那一刻的感觉,真有点“窒息”——不是空气稀薄,而是被这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奇景给“震”住了!仿佛是哪位神仙,随手把一块温润古朴的宝石,精准地镶嵌在这翠绿的山峦之中。

故居门前视野开阔,眼前的山谷,足足有好几个足球场那么大!形状嘛,像个巨大无比的宝葫芦。入口处窄得感觉只能容一人通过,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不走到跟前,根本猜不到里面藏着如此开阔的天地。看到这地形,你不得不由衷佩服易荡平的先辈们。

抬脚迈进故居门槛,空气似乎都凝重了几分。墙上详实的文字和图片,讲述着这位年轻英雄短暂而辉煌的一生。18岁,正是青春勃发的年纪,他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洗礼,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大部队转移离开了浏阳。反动势力卷土重来,白色恐怖笼罩大地。在这危急关头,他没有选择躲藏保命,反而像一颗火种,更加积极地投入地下工作!1928年3月,当中共浏东特委决定组建浏东游击队时,他率先报名!在庄严的宣誓大会上,他郑重宣布抛弃旧名“汤世积”,为自己改名“易荡平”!听听这掷地有声的宣言:“我要以荡平天下不平为己任,不消灭反动派,决不放下枪杆子!”

改名后的易荡平,正式开启了惊心动魄的革命征程。为了壮大革命力量,打击嚣张的反动派,清除那些左右摇摆的“墙头草”,他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智慧。他巧妙设局,干净利落地消灭了为害乡里的挨户团,一次就缴获了十三支步枪!更令人拍手称快的是,他亲手处决了那个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团总孔昭泗,为百姓除了一大害!

在位于浏阳与平江边界的大光洞地区,易荡平再次展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精准地揪出了一批伪装成“老实巴交”拥护革命,背地里却偷偷使绊子的“假革命分子”。当平浏游击队奉命前往平江百福洞编入红军主力时,易荡平临危不乱,急中生智!他安排当地的农会骨干,假装成被红军“绑架”的人质,一路来到大光洞。这伙心怀鬼胎的家伙一看这阵势,以为有机可乘,立刻原形毕露,跳出来兴风作浪。结果呢?正好撞在易荡平布下的天罗地网里!这些潜伏在革命队伍里的“毒瘤”被彻底清除干净后,大光洞革命根据地重新恢复了安宁与平静。

从1930年7月起,易荡平的革命生涯更是充满了硝烟与荣光。他两次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激烈战斗,在第一次、第二次反“围剿”的枪林弹雨中淬炼成长,因功勋卓著,升任红五军一师一团政委。1931年12月,红五军团成立,再次被委以重任,出任红五军团十三军三十九师政委。他像一块磁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把政治工作做得深入人心,是红军中公认的、极其难得的优秀政工干部。

易荡平的老战友,后来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宋任穷同志,曾满怀深情地回忆道:“易荡平同志在三十九师任政治委员,他政治上很强!不但善于做政治工作,而且作战勇敢,为人正直,团结同志,泼辣果断,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政治工作者。” 老战友的评价,字字千斤。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踏上了气壮山河的长征路。易荡平奉命率领红五团,作为铁血后卫,掩护大部队转移。这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断后之战!在江西瑞金附近的桃江,他指挥部队以雷霆之势,干净利落地歼灭了余汉谋部守敌一个团!这一场漂亮的胜仗,像一把锋利的刀,为主力红一军团从王母渡和古陂之间安全、迅速地渡过桃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紧接着,11月21日,他又马不停蹄,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湖南道县县城,像一道坚固的闸门,保证了红军主力人马顺利渡过波涛汹涌的潇水。

连续的激战,让敌人红了眼,也彻底暴露了红军后卫部队的位置。恼羞成怒的敌人,调集了十几架飞机,轮番向易荡平率领的红五团坚守的脚山铺阵地,投下了巨量的炸弹!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每一寸土地都在燃烧,每一分每一秒都伴随着牺牲。红五团的伤亡数字不断攀升,阵地危在旦夕!

面对这地狱般的景象,易荡平毫无惧色!他像一根定海神针,矗立在硝烟弥漫的阵地上,用嘶哑却无比坚定的声音激励着每一个浴血的战士:“同志们!誓死守住脚山铺!多守一分钟,主力就多一分安全!我们的血,要流得有价值!” 尤其当团长钟学高同志身负重伤,无法指挥时,易荡平一人扛起了全团指挥的重担!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连续指挥了五天五夜!他没让阵地后退一步!战士们看着政委布满血丝却依然炯炯有神的眼睛,咬着牙,流着血,硬是顶住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疯狂的进攻。

五天五夜的浴血奋战,易荡平早已伤痕累累。炮弹片削去了他的皮肉,子弹打断了他的腿骨,鲜血浸透了破烂的军装,依然顽强地指挥着,像一面不倒的旗帜!

终于,那个用无数生命换来的消息传来:中央和军委纵队全部安全渡过了湘江!那一刻,易荡平和幸存的战士们,那沾满硝烟、泥土和血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如释重负的笑容。易荡平用尽全身力气,激动地呼喊出那句他践行一生的誓言:“大功告成!死而无憾!”

然而,最后的时刻还是无情地降临了。敌人新一轮猛烈的炮火覆盖后,黑压压的敌军像潮水般涌向这弹尽粮绝的阵地。易荡平明白,最后的时刻到了。他冷静地命令身边仅存的战士和警卫员:“快撤!我掩护你们!” 警卫员哭着要背他走,他用力推开,眼神无比坚决:“别管我!快走!革命需要你们!” 看着战友们含泪隐入硝烟,易荡平从容地举起伴随他征战多年的手枪。为了革命的尊严,为了不做敌人的俘虏,他用尽生命中最后一丝力气,将冰冷的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膛……

“砰!”

枪声在山谷间回荡,短暂而决绝。年仅26岁的易荡平,用最壮烈的方式,实践了他“荡平天下不平”、“死而无憾”的铮铮誓言!他的名字,从此与湘江的波涛,与脚山铺的青山,永远融为了一体。

易荡平!这名字本身,就像一句预言,一个信念。它告诉我们:一切反动派,一切敌人,终将被荡平!因为这种为信仰献身的浩然正气,如同奔流不息的江河,永远涤荡着人间的尘埃,照亮着后来者的路。他的名字,就是一座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