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6 15:51:4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6日讯(记者 黄煌 通讯员 黄蓉 摄影 李健)指尖轻划,312国道沿线的山河地貌在数字地球上立体呈现——曾停留在课本上的抽象地理要素,在现在的课堂中化作可交互、可探究的空间关系。
7月26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期间,湖南教育出版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发布“湘教地理云数智教材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湘教地理云”),展示“教育+出版+科技”深度融合的地理教育创新成果,并通过圆桌论坛擘画了地理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未来图景。
基础教育与地理信息科技跨界融合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面临宏大空间尺度抽象难懂、复杂地理过程难以复现、静态书本知识与动态现实世界脱节等挑战。面对数字化浪潮,湖南教育出版社主动求变,历经两年研发,最终建成“湘教地理云”。
湘教地理云以GIS、RS、AI等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地理教学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静态模式”,向以能力和素养培育为核心的“动态探究模式”转型。
湖南出版集团党委委员,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总经理周亦翔介绍,地理教育数智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了“学科场景化、服务智能化、生态平台化”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让学生直观体会地理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发布会上,湖南教育出版社与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基础教育教材出版与测绘地理信息两个行业的深度跨界与强强联合。“我们将依托中科星图在时空智能领域的先进技术优势,把湘教版地理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可交互、可探究的生动教学场景。”湖南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新民介绍,双方将共同打造先进的数字地球教学系统。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杨阳表示,将大数据与数字地球应用于地理教育,是以时空智能提升学生认知山河、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实践,是科技与教育融合的积极示范。
据悉,为进一步拓展数字教材应用边界、深化地理课程资源建设,湖南教育出版社还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合作,共同研发了中学地理教育专业遥感教学支持和应用科普平台——“卫星云遥”。这些合作成果将为湘教地理云注入丰富的地球数据资源与专业的遥感应用支撑,助力学生在“云端”完成从“认知山河”到“理解山河”的思维跃迁。
探索科技赋能地理教学新路径
过去讲解陆地地形,教师往往需在黑板上手绘简易地形图,借助静态挂图标注地形单元,反复阐释海拔、相对高度等概念与地形特征的关联。发布会上,长沙市一中集团初中地理学科中心主任成磊分享的教学案例,点出了传统地理教学的痛点。
湘教地理云平台通过“问题驱动—场景探究—素养生成”的闭环设计,创新地理教学路径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记地图”转向“用地图”,从“被动接收结论”转向“主动构建认知”。这种对“综合思维”的培育,正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要求。
与此同时,平台依托时空智能技术构建了多元化的实践与探究场景。学生可通过数字地球叠加地形、气候等多要素图层,借助三维可视化与地球计算模拟,直观探究地理要素间的空间关联,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逻辑;借助卫星遥感影像能对比近20年不同年份同一区域的城市变迁数据,量化分析城镇化进程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平台还打造了地理知识问答AI垂类大模型,深度嵌入教材“活动”“实践与探究”等核心栏目,为学生提供精准智能引导与个性化互动,使基于教材的深度学习过程更富启发性与趣味性。
论坛上,教育部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湘教版地理教材主编朱翔,《地理教学》杂志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小学地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段玉山,《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主编雷鸣,《地理教育》杂志主编杨娅娜围绕“时空智能驱动地理教育变革”这一主题展开深度对话。专家们聚焦地理教师数字素养能力模型构建、利用数字资源驱动教学模式深层创新,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在数智环境下的有效落地路径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前瞻性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