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华:十九载芳华育桃李,杏坛耕耘志弥坚

  科教新报   2025-07-26 12:15:04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段振晖 胡晴

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园丁,她用十九年光阴,浇灌智慧与爱心,为无数学生点亮了前进的灯塔。她就是邵阳市第六中学历史教师钟芳华,一名在乡村与城市的讲台间坚守初心,以匠心育桃李、以真情暖人心的教育追光者。

初心启航:坚守讲台,扎根教育一线

2005年,从邵阳学院毕业的钟芳华,带着热忱与“让每个孩子都能看见远方”的信念,踏上了三尺讲台。她的教育生涯始于乡村,先后在洞口七中和洞口二中度过十一个春秋。乡村学校的条件相对简陋,她却把教室当作乐园,把宿舍变成“谈心角”,用脚步丈量着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清晨的早读课上,她总在走廊巡回指导;深夜的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的灯光常亮至星稀。在乡村学校的十一年间,她护送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走出大山,助力近百名学生圆了大学梦。

2016年,因教学成绩突出,她调入邵阳市第六中学,从乡村到市区,变的是教学环境,不变的是对讲台的敬畏与对学生的赤诚。面对市区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化需求强的特点,她在历史教学中探索出“情境沉浸式”教学法:讲“辛亥革命”时,组织学生编排历史短剧;分析“改革开放”时,邀请家长分享亲历故事;复习“世界文化遗产”时,开展“校园文物解说员”比赛。学生们说:“钟老师的历史课不是枯燥的年代数字,而是能触摸到的温度与力量。”

以心育心:用爱点亮乡村学子的梦想

曾经,初登讲台的钟芳华面对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既被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打动,也牵挂他们因亲情缺位滋生的敏感与怯懦。她常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一棵大树摇动另一棵大树。”于是,课间十分钟的“谈心角”成了拉近心灵的纽带,周末的“家庭式聚餐”让留守学生感受家的温暖,作业本上“思维清晰”“字写得不错”的批注成了鼓励的勋章。

如今,作为历史教师和历史组备课组长,她大力促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在关注孩子们成绩的同时,特别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学生小帅(化名)因在农村就读小学,父母离异,进入市区初中后,因为家庭环境再加上学习基础薄弱等问题,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从而产生的严重的自卑情绪。钟芳华多次找他单独谈话,利用他数学天赋不错的优点不断地激励他,帮他改进学习方法。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小帅的成绩稳步上升,人也变得开朗活泼。初三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升入省示范性高中。那一年,小帅所在的班级共有15人升入省示范性高中。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不懈努力,钟芳华收获了众多荣誉和奖项。她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她所教班级的历史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

守正创新:从乡村到市区的教育坚守

十九年间,她像“拼图师”一样拼接起每个学生的成长碎片。学生小明(化名)因家庭变故成绩垫底,总躲在教室角落。钟芳华注意到他草稿纸上满是复杂的数学公式,便在班会课上特意设计“隐藏的天才”环节,让他讲解解题思路。课后,她联合数学老师为他制定提升计划,还让他担任“历史时间轴整理员”。一学年后,小明不仅历史成绩从及格线跃升至80分以上,整个人也变得阳光自信,最终以全市前500名的成绩考入省示范性高中。当年,该班15人考入省示范性高中,重点高中升学率居年级首位。

岁月流转,十九载春秋在粉笔灰中悄然划过。钟芳华的办公桌上,整齐码放着历届学生的留言册,扉页上那句“愿做永不熄灭的灯塔”格外醒目。从乡村到市区,她用坚守诠释教育的本质;从讲台到心灵,她用真诚书写师者的担当。这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情怀,犹如蜡烛般温暖而坚定,照亮着更多孩子的前行之路。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