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善写、会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这样培养人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6 11:51:43

文丨曾小明 李媚芸

湖南师范大学学院全面落实《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关于“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的决策部署,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为支撑,凭借深厚的文学底蕴与中国汉语言文学学科优势,探索出以作品为中心培养卓越人才的新模式。

1.夯实基础,加强剧本创作师资力量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创作型卓越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作型师资力量。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本专业强调“内培”与“外引”相结合,不断为师资队伍增能提质。

通过省引智工程、校潇湘学者、世承人才计划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从知名高校引进优秀博士,提升师资国际化程度;同时,贯通学界业界,支持青年教师去伦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名校进修,资助教师参加上海戏剧学院等校进行继续教育、影视评论、编剧培训,委派教师到湖南卫视、潇影集团挂职锻炼与见习交流,了解业界动态,提高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天申·育人先锋奖”“十佳青年教职工”“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完善教师教学考评内容和方式,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业绩。

加大与行业企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力度,结合行业师资选聘计划,在全国范围邀请行业资深人士建立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到专业课程组合的确立、再到实习实践基地的选择,全程吸纳业界专家意见,形成“教学推动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互动局面。聘请吕焕斌、龚政文、梁振华、周琦、韩万峰、王东等业界人士为兼职导师,以工作坊模式、项目式学习、协作写作等形式,让学生得到心贴心、手把手地师徒式教育。

通过内培与外引,培养了李婕、吕不、黄茵等双师双能型与实践型教师。如李婕老师创办湖南三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拍摄制作了多部行业短片,导演与制作的纪录长片《他乡》(90分钟)获半夏国际电影节2021年度作品,入围华语青年电影展、澳门国际电影节、南欧国际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电影节,被香港中文大学收藏,受邀在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大学等高校展映。

岳凯华等老师入围省“三百工程”文艺家,郑朋获得第四届茅盾新人奖,岳凯华、汤素兰等老师获得省文学艺术奖,曾小明具体负责的《天地鱼歌》获得中国科协立项资助,邓雅川编剧的《芷江上的碧波》获首届夏衍电影编剧周院校单元“优秀电影剧本”,岳凯华、曾小明参与的《烽火塘田》《热土》《庚伢子》等影视创作成果亦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多项奖励。

2.联系业界,积极营造创作环境

趁着教育部鼓励院系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创立实习基地之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结合近五年学生生源、毕业生就业去向,主动对接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公司、湖南星辰在线新媒体有限公司,将企业用人需求与我戏剧影视文学系学生专业培养、实习实践相结合,优化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引导学生制定以作品创作为中心的本科学习规划,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利用业界项目支撑与实践基地的人才储备计划,带领学生采风与现场创作教学,全面丰富创作体验。实践导师提供创作引导,形成创作团队,交流、激发、纠错、丰富与收获创作成果。

在建设电影强国的新征程中,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与湖南潇湘电影有限公司“共影响未来”,一是与潇湘电影集团合办剧本讨论会,主创成员携带《烽火塘田》《新芙蓉镇》《庚伢子》《天下麻将》《延安三千里》《向阳而生的她》等剧本来文学院举办剧本讨论会,听取同学们的创意与修改意见。二是奔赴潇影大厦开展学术观影座谈活动,参加了《深海之光》等影片的审读,形成产学研联动格局。三是聘请周琦、韩万峰等一线主创成员主讲电影导演创作课程,直接将课堂移动到潇影大厦与电影拍摄现场,以导演助理、场记等形式参与影片创作。

依托“新青年”文学创作奖、素兰文学奖、麓山电影展等剧本征集活动,扶持优秀剧本,推动剧本孵化落地。近五年,麓山电影展在展映期间,邀请了《硬核老爸》《南方南方》《医者仁心》等7个创作团队参加,并分享创作经验;学生参加院线电影《烽火塘田》《新芙蓉镇》《庚伢子》《天下麻将》《向阳而生的她》等剧本研讨会21场;参加了夏衍剧本奖、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公益广告赛、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戏剧中国”剧本推优、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赛等36种各级竞赛门类,参加人数达300余人次。

3.强化训练,提高编剧素养与技巧

系统训练强化“善写”能力:一是保证时间,要求从事“四年万小时”创作,即每天8小时的阅读与训练;二是注重方法,具有编、导、摄意识,聚焦基本叙事单位“一场戏”,从一场戏的起承转合、到三场戏的“序幕-发展-影响”、再到多桥段的类型情节,循序渐进训练;三是重视技巧,“情境-话题”人物塑造模式强调逢“场”做戏与言必有“据”,“太极-阴阳”情节设计模式强调对立统一与此消彼长,并统一于家国情怀的情感诉求与曲径通幽的技巧掌握之中。四是把握标准,将家国情怀、逢“场”做戏、相反相成、“曲径通幽”作为好剧本评价标准,让学生能创能评,以创促评,以评促创。

“以赏析指导创作,以创作带动教学”进入良性循环,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创作风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富建军《铁马冰河》获第十七届夏衍杯电影剧本创意奖、程昕哲《向山海走去》获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大学生最佳创作扶持作品、王琪玥的《开慧村第一书记朱有志》获“读懂中国”活动最佳微视频特等奖;邵悠扬获得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数字新媒体 (短视频)国赛一等奖;张子颖等获得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公益广告比赛国家二等奖、刘昕妍等获得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戏剧中国”话剧类优秀剧本奖、杨岚获得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肖蓉等获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优秀剧目网络展演百优奖、刘文暄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三等奖、乔紫菲《智能情感陪护产品助力数字反哺的发展现状及实践路径研究》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立项、李媚芸获第二届青少年书画大展高校组一等奖等,各级各类竞赛奖励达200余人次,其中部省级以上奖励48人次。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