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评论丨大一新生涌入实习岗:应在“速度”崇拜中重拾“生长节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5 21:14:46

李焱婕

智联招聘《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78.4%的应届生拥有至少一段实习经历,这一数据较前一年提升5.9个百分点。就业压力下,“卷实习”的浪潮,已从大学高年级蔓延至大一新生群体,他们试图以“抢跑”姿态抢占先机。这种对“速度”的崇拜,折射出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就业焦虑,同时暗藏着成长节奏被打乱的风险。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大一新生参加实习的价值。在课业压力可控、时间安排合理的前提下,大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体验不同行业的岗位,不失为一种低成本的探索方式。但需要明确的是,其价值重在“启蒙”,而非“定型”。它更像一场“职业素描”——不必追求线条精准、色彩完美,能大致勾勒出行业轮廓、触摸到职业温度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凡事过犹不及,过度强调“早实习”,可能扭曲大学生的成长节奏。大一是打基础的关键期,若为实习牺牲课堂学习,无异于“不打地基盖高楼”。同时,对“职场技能”的过早追逐,可能会窄化青春的可能性,导致那些本该在图书馆探索兴趣、在辩论赛中碰撞思想、在社团活动中学会协作的时光,被匆忙的通勤时间取代。多年后,他们很可能发现:自己掌握了一堆职场技巧,却丢失了体验生活的能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而这些,恰恰是高等教育珍贵的馈赠。

探究这种对“早实习”的过度追捧,其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当下,一些企业招聘对实习经历较为看重,部分学校在评优、保研中向实践经历倾斜。这些评价标准,往往忽略了大学生成长的多样性——有的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展现出天赋,有的学生通过社团活动锻炼组织能力,却都有可能因缺少实习经历,被贴上“不够优秀”的标签。当“有几段实习经历”成为衡量学生价值的重要标尺,大一新生自然会陷入“不实习就落后”的恐慌中。

说到底,大一实习的意义,不在于赶在别人前面,而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当社会更加能容得下多元成长路径,当学生能从容在试错中定位方向,实习才能真正成为深入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而非焦虑的来源和结果。毕竟,走得“对”,比走得“快”更重要。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