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可心 湖南日报 2025-07-25 21:23:29
湖南日报7月25日讯(全媒体见习记者 沈可心 通讯员 张煜雯 李佳钰)人工智能如何驱动教育变革?数智时代需要怎样的创新人才?7月2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教育工委、湖南大学承办的2025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在长沙开幕,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五百多位参会嘉宾齐聚湘江之滨,共同探寻智能时代教育创新的路径。
本次峰会围绕“AI+教育”这一前沿议题,就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个性化水平提升、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等多个方向,深入开展研讨交流。
开幕式由FCES2025程序委员会主席、湖南大学副校长李肯立和CCF教育工委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臧斌宇主持。FCES2025大会主席、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廖湘科、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CCF秘书长唐卫清分别致辞,为峰会拉开学术研讨的序幕。
廖湘科在视频致辞中指出,AI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智能备课与个性化学习助手推动“因材施教”落地,AI驱动的资源下沉助力弥合数字鸿沟,教育核心转向培养“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他表示,本届峰会将多维度研讨AI对计算机教育体系的重塑,通过覆盖AI赋能教育全链条的分论坛,提供深度交流平台。
邓卫表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大国竞争焦点,计算机科学教育是其发展基石。本次峰会以“AI+教育”为主题,契合发展态势,期待专家学者交流思想、深化合作,探索AI与教育融合路径。
唐卫清回顾了峰会八年历程:“从2017年聚焦‘一流本科教育’到今年深化‘AI+教育’,峰会始终引领计算机教育前沿议题。”他透露,未来FCES将考虑转向“深度研讨”模式,缩小规模、延长会期,聚焦教师能力重塑、教材革新、教育评价体系重构三大核心挑战。
在主题报告环节,三位专家学者分别带来了直击教育变革核心的精彩报告。CCF会士、南京大学原校长吕建围绕“数智时代的思考与认识”和“大学变革的思考与认识”两大主题展开,提出人才培养需与科研范式、数字经济联动。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杨宗凯表示AI推动教育从“控制式”向“开放式”转型,推动实现规模化教育与因材施教统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杜小勇则以数据库课程为例,分享“传承中创新”的教学改革经验。
主题报告后,大会论坛环节接续展开深入探讨。高校专家以“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思考”为主题,就AI时代对计算机人才的新要求、带来的新理念新方法及应对新问题新挑战等展开讨论,从校方、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剖析AI带来的新要求与应对策略。
据悉,本届峰会为期三天,共设置13场分论坛,涵盖民族院校AI课程重构、师范生AI素养培育、101计划核心课程推广等热点议题。此外,峰会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展览和体验活动,集中展示最新的AI教育技术成果和应用。
责编:沈可心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