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哮喘的中医策略

  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   2025-07-25 17:28:04

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问题,WHO将哮喘定义为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孩子会反复出现喘息、咳嗽、胸闷,尤其在晚上或凌晨容易发作。感冒、过敏、天气变化都可能是诱因。中医把它叫做“哮病”,认为关键在于孩子体内“潜伏的痰”和“肺、脾、肾”功能不够强健。

中医防治的独特之处:不止救急,更防复发

西医常用药物快速缓解症状(如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如激素)。

中医更注重整体调理 :通过中药、外治(如贴敷、推拿)、饮食等方法,帮助孩子:

清除潜伏的痰湿(减少发作的根子)。强壮肺、脾、肾(改善体质,减少感冒等诱因)。

长期减少发作次数和程度,尤其适合需要避免长期用激素的孩子。

哮喘为什么会发作?中医怎么看?

简单说有两个关键:

1. 身体里有“伏痰”(内因):可能因为先天体质(如父母过敏)或后天伤脾胃(比如爱吃生冷油腻),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产生了痰湿藏在气道里。

2. 遇到了“导火索”(外因):比如感冒、吸到花粉尘螨、冷空气刺激、吃了海鲜等,引动了这些“伏痰”,痰堵气道,气不顺了,就喘起来了。

中医如何分期调理?

1. 发作期(救急,让呼吸顺畅)

目标:快速化痰、平喘、打开气道。

方法:中药(需医生开方):医生会根据孩子是受寒还是肺热等情况,选用不同的方子(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加减)来宣肺平喘。

应急穴位按摩:孩子发作不适时,家长可以轻轻按揉孩子胸口的 膻中穴 (两乳头连线中点)或后背的 定喘穴 (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旁开半寸左右),每处按揉1-2分钟,有助于缓解憋闷。

2. 缓解期(治本,防复发)

目标:补虚(补肺、健脾、强肾),清除“伏痰”的老根,增强抵抗力。

方法:中药调理体质(需医生开方): 容易感冒、出汗多?常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胃口差、大便稀软?常用六君子汤(健脾化痰)。怕冷、一动就喘、尿床?常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

外治法(推荐坚持用): 三伏贴/三九贴:在一年中最热(三伏天)和最冷(三九天)的时候,把特制的中药膏贴在孩子后背的特定穴位(如肺俞、脾俞)。这是“冬病夏治”、“冬病冬防”的好方法。坚持几年,能帮助减少发作次数。

小儿推拿:比如捏脊(从下往上捏提脊柱两旁)、揉膻中穴,简单安全,能调理脏腑功能,增强体质,尤其适合小宝宝或怕吃药的孩子。

饮食调理很重要

发作期:

忌口:生冷食物(冰激凌、冷饮、太多水果)、油腻食物(炸鸡、肥肉)、海鲜(虾蟹等容易诱发)。

推荐:清淡易消化的,如小米粥、山药粥、萝卜汤。

缓解期: 推荐健脾补肺的食物,如山药、莲子、银耳;如果孩子怕冷、肾气不足,可以适当吃点核桃、生姜、羊肉(温补)。

中医为什么有效?科学一点看

研究发现,中医的方法能从多个方面起作用:

1. 调节免疫平衡:一些中药(如黄芪)能帮助纠正过敏体质相关的免疫紊乱,减轻气道炎症。

2. 保护气道结构:长期哮喘可能损伤气道,一些补肾中药(如熟地黄)有助于保护气道。

3. 改善“肠-肺”联系:中医说“脾为生痰之源”,健脾中药能改善肠道功能(肠道菌群),而健康的肠道有助于增强呼吸道的防御力。

六、中医调理的优势:

1. 减少复发从体质根本调理,效果持久,特别适合过敏体质、反复咳喘的孩子。

2. 安全温和:外治法和温和中药结合,可以减少对激素类药物的依赖,避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等副作用。

3. 预防性强:对于有哮喘家族史或经常咳喘的“高危”孩子,早期用中医方法(如推拿、饮食指导)调理,可能帮助预防或延缓哮喘的发生。

温馨提示:

务必看医生中药方剂和穴位贴敷都 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家长不要自行给孩子用药。

查清诱因如果孩子有过敏,建议做过敏原检测,生活中注意避开。

中西结合: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时, 应及时使用西药控制 ,保证孩子安全。在病情缓解期,中医调理是预防复发的好帮手。

中医智慧在于调和身体,让孩子呼吸更顺畅,体质更强健!

(作者袁高明,系长沙市第三医院康复科负责人)

责编:薛琳

一审:王智芳

二审:黄灵娜

三审:龚化

来源: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