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高新集团:改革赋能激活力 园区发展添引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5 12:50:5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丁玉洁 宋静宇

湘江之畔,改革潮涌。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入湘潭高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集团”)的肌理——48%人员精简、14家子公司整合为3家实体、管理层级压缩至两级。这场刀刃向内的国企改革攻坚战,正以触及根本的市场化转型,重塑着湘潭高新区的经济基因。

从顶层设计的精准擘画,到基层奔涌的创新实践;从体制机制的破冰突围,到运营效益的持续跃升,高新集团以破釜沉舟之志推进改革,不仅为自身锻造出强劲引擎,更驱动着园区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在时代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改革“组合拳” 打出发展新空间

改革的鼓点,始终是时代前行的强劲动力。对于高新集团而言,这鼓点更化为破解发展桎梏的“金钥匙”、激发企业活力的“强心剂”。以系统思维擘画改革蓝图,用精准施策打通发展堵点,高新集团打出的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招招精准破难题,不仅为公司卸下了历史包袱,更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发展新天地。

政策护航,为改革装上“定盘星”。2024年5月17日,在高新集团的会议室里,一份红色封面的文件被郑重传递。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集团改革转型方案的那一刻,成为载入集团公司发展史册的里程碑。紧随其后,高新区工管委迅速印发的专项工作方案,为改革航船配备了精准的“导航系统”,从顶层设计上筑牢了政策基石,注入了政治底气。该精简的机构没有丝毫拖沓,该整合的资产不打半点折扣,该调整的机制绝不墨守成规……政策的护航,让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每一项举措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如同给高速行驶的列车加装了稳定系统,确保航向不偏、行稳致远。

架构重塑,让管理跑出“加速度”。去年以来,高新集团大刀阔斧推行的“小总部、大产业”管理模式,如利刃般剔除了管理中的“冗余脂肪”。原来的6个内设部门科学精简至5个,14家子公司及关联公司经过深度整合,最终形成湘潭高新区高科投资有限公司、湘潭高新科技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湘潭高创企业服务有限公司3家权责清晰的经营性实体子公司。与此同时,管理层级被严格压缩为两级,人员精简比例达48%,但“减员”并未“减效”。通过公开竞聘,公司班子成员到中层管理人员全部“赛场选马”,员工则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一支平均年龄下降2岁、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44%的队伍整装出发,公司的每一个“齿轮”都在高效运转。

资本布局,让资源流向“主赛道”。“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是高新集团在资本布局中始终恪守的原则。围绕“主业归核、产业归类、资产盘活、合并同类项资产资源”的核心思路,一场“资源重组攻坚战”全面打响。原本分散在多个领域的优质资产,被有序归集到优势产业板块;曾经闲置的关键资源,向园区核心主业倾斜。湘潭高新科技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以前园区企业找我们,可能要跑好几个子公司,现在3家实体子公司权责分明,一站式就能搞定。”资源的精准聚焦,不仅让资产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更让集团服务园区经济的专业能力“水涨船高”,成了园区企业眼里可靠的后盾。

市场搏击,给企业装上“硬盔甲”。在激烈的市场搏击中,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绝不能再躺在政策温床上等靠要,必须主动跳进市场浪潮中,劈波斩浪。”这是改革转型工作中,被反复重申的核心理念。

自去年以来,该公司紧扣实体化扎根、市场化突围、专业化精进的转型主线,持续深化“缩表去泡沫、降息降成本、瘦身强主业、赋能提效能”四大攻坚行动。通过“大整合”打破壁垒、“大改革”激活动能、“大转型”重塑优势、“大提效”夯实根基、“大监督”筑牢底线的五维协同发力。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集团不断锤炼出抗风险、抗冲击、抗周期的“硬核能力”,包括敏锐的市场洞察与快速响应能力、坚韧的成本控制与精益运营能力、持续的技术创新与迭代能力、高效的组织协同与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强大的风险预判与危机化解能力。这不仅推动企业真正在激烈的市场化转型中学会了“游泳”,更实现了从园区平台公司迈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转变,为企业在更长周期内的稳健发展筑牢了根基,积蓄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政企分开,为规范运营筑牢“防火墙”。“以前总觉得‘背靠政府好乘凉’,但也容易模糊权责边界。”集团财务负责人坦言,改革前的“政企不分”曾让集团陷入不少尴尬。改革过程中,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的全面清产核资与专项审计如同“体检”,让每一笔资产都明明白白。如今,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如同一道“防火墙”,高新区管委会的付费责任与企业的经营责任被清晰划分,通过机制创新转化为长期稳定的经营性收入。“现在我们基本上挣的每一分钱都来自市场,花的每一分钱都要对公司的员工负责,这种感觉既压力巨大,又踏实有力。”高创企服公司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规范运营带来的深刻变化。

绩效赋能,让干事创业燃爆“新激情”。“以前干多干少一个样,现在多劳多得看得见!”这是改革后员工们最直观的感受。集团构建的“以岗定薪、以绩定薪、以效定薪”市场化薪酬体系,像一根精准的“指挥棒”。关键岗位、一线岗位的薪酬明显提升,不合理的过高收入被坚决调整,收入差距拉开了,但员工的干劲反而更足了。 以“一利五率”为核心的绩效指标体系,让“干好干坏大不同”有了硬标准。子公司的绩效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季度考核一公布,排名靠后的团队坐不住了,靠前的团队也不敢松懈。改革后,薪酬总额和人力成本降了,但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降反升”,主动钻研业务的氛围日益浓厚。

改革“成绩单” 彰显发展新成效

如今的高新集团,处处涌动着改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且看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实现主营收入4689.29万元,税收缴纳1.14亿元,非税收入入库2600万元;资产处置收入773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高新集团用改革“组合拳”打出的,不仅是降本增效的亮眼数据,更是企业发展的全新生态。

党建引领铸就“红色引擎”,引领企业正确方向。高新集团党建工作斩获国家级荣誉,“擎炬高新,创四优国企”党建品牌成功入选全国国有企业党建示范案例,成为园区国企党建品牌当之无愧的标杆。集团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同时,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能。

改革深化激活内生动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集团积极推进与高新区管委会相关业务结算办法的制定工作,进一步规范政企之间的结算流程,明确双方权责。《薪酬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发布,让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内控体系日趋完善。旗下3家市场化实体子公司更是活力迸发,高科投公司、园区公司以及高创企服公司营业收入进一步增长。园区公司与中湘智能成功签约亿元级合作项目,开启了互利共赢的新篇章;高创企服公司积极拓展市场,一年来成功拓展市外市场化业务1个、主营业务5个、劳务服务业务1个,市场化运营迈出了坚实步伐。

债务攻坚实现“轻装上阵”,降低企业财务压力。在债务攻坚这场硬仗中,集团以系统性举措实现 “轻装上阵”,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卸下财务重担。上半年以来,集团聚焦债务结构优化与成本管控双重目标,在债务管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降息降本赛道上,集团凭借专业谈判能力与优质信用资质,跑出“加速度”,成效领跑全市。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高新集团融资团队逐笔梳理债务合同、逐家对接金融机构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口径债务加权平均成本、银行债券加权平均成本两大核心指标均创历史新低。成本的“减法”直接转化为发展的“加法”,企业每年可减少财务成本超亿元,释放出的资金正源源不断注入主营业务。当前,债务攻坚的成果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为集团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提供了坚实保障。

产城融合夯实发展根基,助力园区建设。今年以来,园区紧扣产城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全方位推进产业平台打造、招商引资、土地保障等重点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产业平台集聚效应初显。数据大厦招商表现亮眼,目前租赁面积达7792.45平方米,出租率35.7%,湖南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等多家优质机构相继入驻,为产业生态构建奠定坚实基础。招商引资与要素保障同步发力,集团聚焦4个重点招商项目精准攻坚。同时,筑牢土地保障线,累计完成土地报批190.92亩,占全年任务的57.8%,为项目落地提供硬核支撑。项目建设提速增效。3个为产业配套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高效推进,5个重点产业项目的场地平整项目同步启动,为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

资产盘活释放潜在价值,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近年来,集团凭借“盘活存量+网络宣传”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在资产盘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集团实现“三资”盘活收入7730万元,让一批闲置资产重新焕发生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资产运营管理中,集团深刻认识到存量资产的潜在价值。为打破传统盘活方式的局限,集团创造性地将盘活存量与网络宣传深度融合,不仅加速了资产流转速度,更显著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多宗闲置资产通过线上对接实现高效盘活,既解决了资产闲置问题,又为企业回笼资金用于核心业务拓展,形成“盘活-增值-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改革未有穷期,奋斗永不止步。面向未来,集团将继续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在服务园区发展的征程中再创佳绩,为湘潭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责编:彭婷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