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艺风|白马入芦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5 10:46:18

文|张文颖

六月,长沙美术馆。置身展厅,万籁俱寂,只有一耄耋老者正在篆刻手中方寸天地。他的眼神炯炯如炬,紧盯着刻刀在金石上的腾挪跌宕。一头白发茂密蓬松,垂落在额头,眉宇间藏着遒劲苍凉。他就是李立。如果他的原则、情操、抱负是天空朗朗的星,那么他的金石、书、画便是他诗意行走江湖的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只是点染了几笔,梅花便欲要掉落下来。

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史馆馆员、长沙市政协常委等职。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及外国政要刻印,书画兼擅。

齐白石老人曾赠送李立双虾图,并配文寄予厚望“立也,用意。”他继承了齐白石大写意篆刻的风格,又将汉官印的浑厚工整相结合,形成了个人独具特色的猛利整饬风格。比如在他的诸多印中,《另具自家派别》《自造门户》《知白守黑》《天道酬勤》《橘子洲头》《江山如此多娇》等作品既是用刀凌厉见性情,且章法严谨合规矩,尽显湖湘风骨的雄浑与率真,也是他的杰出代表之作。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比如《牛骥同一皂》一印,与燕玺《日庚都萃車馬》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疏密、轻重排布呈现大写意的“U”字形章法,尽显活泼灵动的气韵。他的《泪飞顿作倾盆雨》七字印,“飞”字像只小鸟仰头展翅,其跃跃欲飞之态,极具动态之美。“雨”字数颗雨滴并排而下大有倾盆之势,形象表达了人物内心的炙热情感,让观者感同身受。而其他字处理为“静”态,整个印面动静结合,有和谐统一之美。李立作品的字法、章法和刀法熔为一炉,与太极中“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相契合。金石作品与天地之道相通。

书法上,李立擅长甲骨文、金文、小篆,用笔苍劲古涩。中晚年以大篆笔意作小篆,从白石老人篆书为基础,上溯《天发神谶碑》和《祀三公山碑》,糅以飞白书的用笔,所作金石之气浓郁。印坛流行“印从书出”,他的金石好,篆书功力必然深厚。他写的《篆书朱熹诗》粗犷豪迈,力贯笔端,自成风格。其中行书落款和六个印章的布局安排也非常巧妙,与主体飞白的篆书和谐统一。整篇既规矩严整又豪放奇险,和他的金石风格互相印证。

李立承袭齐白石大写意的精髓,绘画多以水仙、荷花、映山红、葫芦、寿桃等日常花卉蔬果为题材,或“以形写神”展示客观对象的美,或开启“心画”表达主观情感,都能得清雅之质,饶具富贵之气。比如他的《清白传家图》,墨叶红花绿水,曲波寥寥。一幅《墨虾图》栩栩如生,李立自言:“此幅乃余二十四岁时所画墨虾。其时年轻,用笔瘦弱,犹未深谙法度,曾捧呈白石老人指点,蒙其亲加斧削,且于纸端着笔示范,余得画龙点睛之妙,终身受用不浅。”可见,他得白石老人“天然真趣”的绘画真传。

此次展览还编订了李立先生年表,对其家学渊源、师承关系、生平经历、艺术历程、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梳理,以大量珍贵图片和文献实物展示了李立先生的百年艺术人生。

观完展览,恍惚间,看见立翁突然转头,问我:“看懂了吗?不懂来我屋里玩。”又告诉我:“年轻时候要跟老人家玩,待老了后再跟年轻人玩。”我与他素昧平生,但在这里第一次“相见”。我赠诗作别:

白马入芦花

也曾踏泥溅沙,跃千山如羽

也曾长嘶绝崖,飞九霄如霞


这大片水银闪烁,慢步,由他牵着

入芦苇,白花漫无际涯,鬃毛如花


鬓角如霜,秋风一一吹乱,长空响

什么被吹成了过去,只剩一人一马。

湖南日报湘江副刊艺风版面投稿邮箱:whbml@163.com

征集:戏剧与影视、美术、音乐、书法、舞蹈、摄影、非遗等题材评论及散文。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