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受关注,医生提醒: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链

高煜棋   三湘都市报·网站   2025-07-24 20:38:22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4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 杨正强 刘成琳 曹爱民)根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23日下午最新的通报,从7月8日监测发现首例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7月22日,佛山市已有5个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195例,主要集中在顺德区。

湖南作为广东邻省,连日来省疾控中心等部门已经发布了健康提醒。

7月24日,湖南省胸科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倩科普基孔肯雅热的“前世今生”,支招预防措施。

“花斑蚊”叮咬传播,常见高热、关节痛、皮疹等

李倩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蚊媒传染病。2004年起,它从肯尼亚海岸出发,以惊人速度席卷印度洋岛屿、印度、东南亚,甚至闯入欧洲、美洲。

全球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疾控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必须通过蚊子叮咬作为媒介,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针对本次疫情传播情况,及时有效的检测和灭蚊是切断传播链、控制疫情蔓延的核心手段。

李倩表示,一旦被带毒蚊子叮咬,病毒就潜入人体。经过短短2~7天潜伏期,有时长达12天,疾病骤然爆发,会出现高热、关节痛、皮疹等急性感染的症状。

急性期通常1—2周后症状消退,最令人头疼的是“长痛”隐患:相当一部分患者,尤其年长者会遭遇持续性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能缠绵数月甚至数年,极大影响生活质量。

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

李倩表示,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链,是抵御基孔肯雅热的黄金法则。虽然理论上存在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的风险,但日常接触、共餐等均不传播,大家无需过度恐慌。

目前,对抗基孔肯雅病毒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没有广泛应用的疫苗,治疗原则是对症支持治疗。

若被诊断为基孔肯雅热,应充分休息,给身体修复时间。足量饮水,防止高热引发的脱水。

如果高热不退或者关节疼痛明显,可以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来缓解发热和疼痛。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增加出血风险。关节持续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理疗配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虽然基孔肯雅热没有特效药,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康复,病死率极低。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可能出现脑膜脑炎、心肌炎、肾小球肾炎等严重并发症。

延伸:这样防蚊灭蚊

“居家防护基孔肯雅热的秘诀是无积水无蚊虫。”李倩提醒,市民要重点清查厨房、洗手间等蚊虫喜欢定居的场所,清除它们的滋生地;喜欢养花的市民更加需要注意,要定期“翻盆倒罐”,清除房前屋后、阳台一切积水,尤其是花盆托盘、废弃容器、堵塞的屋檐水槽等。

完好无损的纱窗纱门也是防护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武器。

外出时特别是野外作业或登山旅行时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随身携带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伊默宁(IR3535)或柠檬桉油的有效驱蚊剂。睡觉时使用蚊帐做保护。

旅行出发前可以通过各地疾控中心或者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查询目的地疫情。行程中严格防蚊,尤其是伊蚊的活跃时段。

旅游结束后2周内出现发热、关节痛,要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责编:李琪

一审:高煜棋

二审:黄娟

三审:彭治国

来源:三湘都市报·网站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