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7-24 15:28:57
邓亚兰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也似一份千年万古的缘,牵系了古今多少人的思绪,只为驻足留步看一眼它。成都的美蕴藏着文人墨客的情韵,风骚才子的惆怅,离人游子的乡愁。它的闲逸,它的风韵,以及它的温柔,都令来过的人刻骨铭心。
飞机落地时,六月的急雨将蓉城浸润得愈发温润,烟雨中透出凉意来。一城幽雨,窗外的树木花草被雨水淋过,显得格外葱郁。一阵风斜斜而来,路旁的古木参天,枝叶在风雨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呼吸着饱含雨露和草木清香的空气,内心的烦躁渐渐被抚平,只留下一片宁静与平和。稍作停留后,去了九眼桥。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的古九眼桥已不复存在,现在的九眼桥就是一条酒吧街的代名词,绵延近500米的府南河岸边,各色各样的酒吧前霓虹灯闪耀,音乐与酒保的吆喝声交织。不远处的安顺廊桥横跨锦江,元代雏形的古桥影影绰绰,站在桥上能触到成都千年的脉搏。傍晚的河边已燃起烟火,抄手、兔头、钵钵鸡的香气漫开来,食客们红油满嘴、热汗涔涔,生熟客点头招呼,把热情递得真切。在这里,古城与摩登相映,烟火与雅韵共生,时光格外温柔。
我穿一袭旗袍穿过宽窄巷子,便融进了一种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沉淀里面。宽窄巷子是清代遗留的古街巷之一,也是成都不可错过的文化地标。青石铺就的街道,两旁是各具特色的商铺。走进这里,蜀地的市井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游人如织,都是慢慢地踱步,一路停留回味。恋人们牵手低低切切地耳语,互相拍照、戏弄;着汉服、旗袍的姑娘们拍照欢笑。巷子中既有老成都锦官城的文化韵味,如蜀绣、茶文化等,也能品尝成都小吃,感受成都食文化。每一条巷子都是不同的情景体现,宽巷子:一个有着老脸庞的怀旧地带;窄巷子:一条小资最爱的情调延长线;井巷子:一处市井老成都的情景再现。不久,天空就飘起了雨,人们纷纷拿出雨伞来,雨巷的氛围感瞬间就出来了。雨中的宽窄巷子别有一番韵味,青砖黛瓦在雨水的浸润下更显古朴。撑着雨伞的游人漫步其间,脚步声与雨声交织成曲。街边的火锅店里飘出阵阵香气,红油锅底在雨中翻滚,蒸腾的热气与雨雾交融,勾勒出成都独有的烟火。雨中的成都,是一首优美的诗,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一遍遍来回穿梭徘徊,宽窄巷子静静地绽放在都市里,尘烟万丈只取一静,姹紫嫣红独宠青灰。时光的味道,那么醇正,那么清澈。再回味宽窄巷子的雕花门楼上,“宽是逍遥生活记忆,窄是心灵品味的沉淀”。人生无进退,天地宽窄间。不论世上的路有多窄,唯有心宽的人能通过。
人们说,感受成都的闲,一定不能错过成都的茶馆。成都民谚中曾这样说,“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在成都,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大学有茶园,处处有茶馆。尤其是老街老巷,走不到三五步,便会闪出一间茶馆来,而且几乎座无虚席,茶客满棚。锅炉房的烧水师傅在屏风前忙活着,每来一个茶客,就在此处领一个热水瓶、一包袋装茶叶、三件套盖碗茶具。我也入乡随俗,乐呵呵地领了三件套落座。环顾四周,茶馆之内,众人围坐,细品香茗,闲谈家常、嗑瓜子、剥花生、摆龙门阵……于竹椅之上,悠然摇曳,慢节奏里纵享快意人生,时光的流逝得以体会。在巷子深处,老茶馆的竹帘被风吹得轻轻晃动,茶客们围坐在方桌旁,听着雨打屋檐的声响,慢悠悠地品着盖碗茶。在忙碌的当代社会,这份宁静与悠闲显得格外宝贵。成都茶艺最为人知的就是长嘴壶掺茶,掺茶师提着沉甸甸的紫铜壶,站在离茶客数步远处,用壶嘴长达1米的紫铜壶为茶客掺茶。拿碗、提壶、掺茶、吼堂的整个过程,才是成都茶文化的精髓。成都人喝茶,茶水只是其中一部分,堂倌掺茶的动作要养眼,摆茶具的声音要悦耳,这一系列合起来才叫“喝茶”。变脸是川剧中最为人熟知的精彩表演,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绝技。不同的脸谱代表人物不同的身份、性格或情绪变化。变脸的方法大体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在瞬息间变换脸谱,动作之快,令人惊诧。坐在老茶馆里一边品茶,一边看变脸等,实是一件乐事!在成都,喝茶已经扎根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细细品味,都带着一股子儒雅。也是一种充满仪式感和文化底蕴的生活方式。
悠悠千载,倚卧西南,成都的温婉千年不改。若有闲暇,三五好友再约成都,趁着阳光去逛春熙路,漫步杜甫草堂,观武侯祠……一抹绿荫、一壶茶水、嗑着瓜子、哼着调子,如斯惬意,岂不悠哉乐哉。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