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07-24 07:55:17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7月24日04版
改革破局 产业聚势
——益阳长春经开区以体制机制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邢 玲 邢 静
这是一个硕果盈枝、势启新程的动人场景——
7月23日,益阳市资阳区2025年第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此次共签约项目16个,其中PCB(印制电路板)及配套项目9个,合同引资总额超19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7月23日,益阳市资阳区2025年第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徐 嵩 摄
这是一组破立并举、逆势突围的亮眼数据——
机构编制精简50.96%,“瘦身”更“强筋”;社区划转“零上访”,改革有力度更有温度;PCB产业产值逆势增长18.07%,在寒流中跑出“加速度”……
在益阳长春经济开发区,一场体制机制改革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正在上演。数字跃动的背后,是园区以改革破题、向创新要效益的生动实践。
【破茧】一场经济本位的“功能再造”
传统模式红利消退,社会事务拖累发展效能,唯有剥离非核心职能、深化机制创新,才能让园区轻装上阵、聚焦主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抢占先机。改革,是破解当前园区发展矛盾的关键之举,更是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
2024年11月,我省启动开发区整合优化工作,明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推动开发区回归经济本位。
资阳区、长春经开区积极贯彻落实改革要求。一场直击痛点的改革,随即展开——
剥离“非主业”,让园区回归经济本位。长春经开区坚持“应剥尽剥、先易后难、稳妥有序”原则,对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健等方面106项社会事务实行整体剥离;对住建、城管、应急、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赋权事项调整优化。稳妥推进代管社区划转,按照“成熟一个划转一个”思路,妥善处理信访积案、征拆安置、“三资”清理等难点,2024年试点划转2个社区,2025年集中划转7个社区,划转率达100%且实现“零上访”。
机构“大瘦身”,效能大提升。长春经开区科学调整机构编制,人员编制由104个精减至51个,精减率50.96%。内设机构由6个整合为5个,撤销社会事务局、征拆安置事务局,新设营商环境局。推动力量向经济一线倾斜,确保90%以上领导干部精力聚焦经济发展谋划,90%以上人员力量投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经济发展一线。
考核“指挥棒”指向经济一线。长春经开区聚焦主责主业和重点工作,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突出经济发展等重点目标任务,严格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薪酬等挂钩,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过去园区‘小马拉大车’,干部精力被征拆、信访等诸多事务分散。现在轻装上阵,90%的力量扑在经济主战场。”长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琛坦言。
【聚势】一次产业生态的“系统升级”
改革释放的红利,迅速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能。
盛夏的长春经开区,涌动着比天气更炽热的发展激情。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穿梭不息,施工人员挥汗如雨;企业生产车间,机器高效运转,工人干劲十足。在这里,时间仿佛被按下“快进键”,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清晰可感。
招商引资“靶向攻坚”。
北京、广东、江苏、湖北、江西……这是长春经开区招商团队今年上半年赴外地招商引资考察调研的奋进轨迹;接待客商考察调研、项目洽谈等28次,一批项目达成签约意向,其中PCB产业及配套产业项目占比超六成。引进厚信电子、惠展电子、瑞翔浩科技等湘商回湘新注册企业8个,完成湘商回湘到位资金15亿元……这是长春经开区今年上半年招商引资的亮眼战绩。精准招商强链补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长春经开区目前已集聚PCB链上企业57家,其中本土上市企业1家,全国行业百强企业2家,形成涵盖原材料供应、设备生产、回收利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项目建设“全程加速”。
长春经开区PCB产业园配套项目建设现场。徐 嵩 摄
何氏兄弟、佰泰莱、瑞翔浩、惠展等项目新投产;明正宏新厂、易迅达、华光科技、诺泽生物、维胜科技二期等22个项目新开工,预计达产后可新增产值29亿元以上,税收2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长春经开区从土地报批到蒸汽管道铺设,要素保障专班“一项目一清单”跟进,推动项目从签约到投产跑出“加速度”。
创新生态“厚植沃土”。
创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打好品牌战略与专项债、政银担贷款等政策组合拳,让企业敢投入、能创新……长春经开区持续厚植创新沃土,打造创新平台,加快益阳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湖南省5G应用场景+智能制造发展高地;培育创新主体,全区PCB及相关配套规模工业企业中,累计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国、省专精特新企业16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推动科技创新,园区PCB产业每万人专利数达17个,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率达75%以上。
如今,长春经开区PCB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PCB产业总产值占全省80%以上,两度入选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跻身全国PCB产业10大集聚区第7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跃迁】一场发展动能的“能量转换”
改革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通过体制机制重构,激发“人”的活力与“产业”的张力。这是长春经开区的实践揭示的一条清晰路径——
“剥离”是为了“聚焦”。甩掉社会事务“包袱”,才能腾出手锻造经济“长板”。
“精简”是为了“增效”。机构做减法,服务做乘法,营商环境优化带来“以商引商”的滚雪球效应。
“考核”撬动“动能”。让干部薪酬、晋升与产业贡献直接挂钩,发展一线成为人才“赛马场”。
“现在能腾出更多精力专心为园区企业服务。”长春经开区营商环境局副局长邱凯对此深有感触。他是2017年到园区来工作的,在事务相对繁杂的综治岗位工作多年;改革后调入新成立的营商环境局,工作内容更聚焦、考核标准更明晰、干事劲头也更足。
改革激活人,人驱动产业,产业提升发展质效。
长春经开区PCB产业企业明正宏电子生产车间。张佳伟 摄
如今的长春经开区,改革与产业正形成“正向循环”:今年来,园区PCB产业出口额同比增长12.5%。PCB企业订单稳定增长,维胜科技、三立诚、明正宏等企业订单排至今年第三季度。今年1至6月,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9.45%、16.2%、16%、24.3%。一组组跃升的数据,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上扬轨迹。
一系列荣誉接踵而至:2024年持续保持在全省“五好园区”第一方阵;获2024年省政府大抓落实工作激励;荣登2024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
从机构精简的“物理整合”,到机制创新的“化学反应”,长春经开区以改革之笔绘就了“人才活—产业兴—园区强”的高质量发展方程式。这场自我革命,不仅重构了园区的治理生态,更激活了发展的乘数效应——当每个干部都成为“价值创造者”,每项制度都化作“发展助推器”,园区便从“管理型”向“价值型”实现了质的跃迁。
站在新的起点,长春经开区这片改革热土正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持续催化体制机制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聚合,为新时代园区转型升级书写“长春经开区答卷”。
责编:宋姗姗
一审:雷鸿涛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