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妹 张诗伊 梁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3 16:38:0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3日讯(通讯员 李福妹 张诗伊 梁帆)近日,湖南工商大学音乐学院“侗鼟新声队”赴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开展以“传承歌鼟非遗、厚植文化根脉”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通过调研、体验、采风等方式,与非遗深度对话,为靖州苗族歌鼟的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靖州苗族歌鼟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歌声如击鼓”的独特韵味、多声部无伴奏的演唱特点闻名,是苗侗文化的鲜活载体。实践团走进靖州文化馆,在方敏馆长带领下,与潘红梅等四位传承人座谈,观看了融入歌鼟元素的创新作品与原生态表演,传承人还赠与相关书籍助力研究。
队员们系统了解了歌鼟从山歌、饭歌到童谣的丰富类型,以及“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和“歌声如击鼓”的独特韵味。同时也得知,歌鼟传承面临中间层断层、老人思想保守等挑战,传承人们正积极探索进校园、借旅游业传播等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带着调研的认知,队员们来到飞山实践。在传承人指导下,大家学吹木叶,逐句学唱《杨梅谣》《月亮谣》。老辈唱腔中的岁月厚重与青年嗓音里的朝气相互碰撞,奇妙而和谐。队员们表示:“唱会的不只是调子,更是对‘以歌传情’的理解,也从歌鼟的词曲中感受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在深耕歌鼟的同时,团队走进靖州各地,触摸文化肌理,为歌鼟等非遗传承提供历史语境与现实支撑。在县博物馆,从苗侗服饰纹样、遗址文物中追溯历史脉络;在岩脚侗寨,观摩有五六百年历史的侗琵琶制作工坊,感受“一木成器”的匠心,并与当地夏令营同学一起,在非遗传承人吴勇德、吴妹凡指导下学习侗琵琶弹奏技艺,老中青三代齐唱侗族经典歌曲《萨岁文化》,呈现出鲜活的代际传承画面。
此外,团队还前往新厂战役旧址群,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前庄重鞠躬致敬,与老师一同诵读入党誓词,接受心灵淬炼;走进茯苓产业园,感受文化赋能产业的活力。这些场景勾勒出靖州“非遗+红色+产业”的多元图景,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传承”与“发展”的紧密联结。
一周的实践让队员们收获满满。团队负责人表示,将以音乐为媒介,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歌鼟创新传播方案,通过短视频、校园展演等形式扩大其影响力,让千年非遗走向更广阔舞台,用青年行动续写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责编:陈佳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