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首例人工角膜移植术后两年,他和他的“新眼睛”还好吗?

周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3 15:53:35

文字/图片/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通讯员 王欣妍 夏旭东

7月23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眼科诊区迎来一位特殊的复诊者——我国中部地区首例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患者尤先生(化名)。术后两年,他再次来到曾赋予他光明的地方,亲手将一面锦旗和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交到该院眼角膜移植中心主任邓志宏团队手中。

“失明的黑暗曾让我对生活失去希望,后来重见光明让我感激不尽!”尤先生言语间情绪涌动。

▲中部地区首例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患者尤先生(右二)将锦旗送至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曹燕娜(左二)手中

二十年跋涉,跌入复明绝境

时间回溯至2003年,因工作时的一场意外,飞溅的化学品烧毁了他的左眼和面部皮肤。“眼睑闭不上,角膜反复溃疡。”尤先生向记者比画着当年溃烂的眼部,“像钝刀子割肉,视力一点点被吞掉。”

事故发生后,尤先生头面部及手臂严重受损,左眼最终摘除。仅存的右眼,成为他感知世界的唯一窗口。

然而希望一次次燃起又熄灭——为保住这最后的光明通道,他历经多次眼睑手术与3次角膜移植,却因严重排斥反应及角膜新生血管导致移植片混浊,手术都以失败告终。黑暗步步紧逼,直至右眼仅能模糊感知眼前手掌挥动,生活陷入寸步难行的绝境。

“复明绝症”,这是邓志宏对尤先生这类高危角膜盲患者的定义。全国400万名角膜盲患者中,约15%如他一般,因经历了化学烧伤或多次移植,传统移植路径已被彻底堵死。

“三明治”破局,黑暗裂开一道光

2023年5月28日,邓志宏团队为他实施我国中部地区首例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

显微镜下,4台高难度手术被浓缩进3小时: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最终将仅3毫米的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精准嵌入。

这枚结构精妙的人工角膜结构如“三明治”一般——前端是仅3毫米的透明光学透镜,中间层嵌着捐献者珍贵角膜,后部则通过医用钛板与自体组织稳固结合。其独特设计绕开了排斥反应的致命枷锁,成为高危角膜盲患者的“光明之桥”。

“术中看到视网膜红光反射良好,就知道成功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曹燕娜回忆道。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团队成员都长舒一口气——这不仅是我国中部地区首例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更是首例一次性完成的眼内四联手术。这块凝聚国产尖端技术的“领扣”,不仅实现了国产人工角膜零的突破,更承载着尤先生乃至无数“复明绝症”患者的全部希望。

两年复诊路,锦旗映照新生

术后次日,当纱布被轻轻揭开的瞬间,色彩丰富的世界重新涌入尤先生眼中。“他当时视力就有0.2了,护士们都惊讶他能自己下床整理床铺。”曹燕娜向记者证实。

▲曹燕娜为尤先生复诊。

两年后的今天,尤先生坐在诊室里复查,裂隙灯下的角膜界面清晰透亮。术后视力稳定在0.5,这个数字见证着他生活的蜕变,也印证了“新眼睛”的可靠。他告诉记者,两年来平均每1—2个月就要从怀化老家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来复查,起初自己还无法完全独立完成复查的全部步骤,现在他已经能独自坐高铁,前往医院挂号、看诊。

“感谢邓教授团队,感谢那位无名的捐献者。”诊室里,尤先生的声音微微颤抖。他将鲜红的锦旗双手捧给邓志宏教授团队:“没有你们,我现在还活在黑暗里!”

当被问及想对捐献者说什么,尤先生思考良久,手指在锦旗边缘反复摩挲:“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捐献者,我们全家都不胜感激……现在,我们全家都在替你好好看世界!”

让光明延续

“角膜移植无需血型匹配,健康角膜就能点亮他人生命。”曹燕娜介绍,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还有很多,目前尤先生使用的领扣型人工角膜仍需捐献者角膜作为中间载体。

若您愿成为光明的传递者,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遗体、眼角膜登记捐献:

网上登记:微信搜索“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进行志愿登记。

现场登记:前往当地红十字会或遗体、眼角膜接收登记站进行书面登记。

遗体、眼角膜捐献24小时咨询联系电话:400-010-6695、0731-82584949。

责编:周顺

一审:杨丹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