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评论丨责任悬浮,“高标准农田”怎能落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3 11:30:11

朱永华

近日,多家媒体披露重庆、山西等地农村的“高标准农田”乱象: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无法使用,规划修建的硬化耕作道“缩水”,工程公示点只有公示牌却不见公示信息,多个浇灌出水口无水。记者调查发现,某地耗资355万打造的“高标准”工程,2米宽的耕作道缩水成50厘米的田埂,蓄水池渗漏成摆设,28亩良田更被蟹塘和果园侵占。

初衷美好、投入巨大的“高标准”农田为何落得如此局面?要给它扣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绩观偏失”的帽子似不为过,而究其实质,是全流程的责任悬浮。

“高标准农田”涉及立项、审批、施工、管护等多个环节。只有每个环节都压实责任,方能确保项目最终落地,发挥其实际效用。然而,从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可谓层层失守、漏洞百出。如施工方擅自变更规划,竟获县农业农村委“同意”;管护人员将设备瘫痪轻描淡写归为农民“嫌麻烦”……

一言足以蔽之——责任若一直在空中悬浮,再好的项目也只能躺在纸上,或者成为徒有其表的“面子工程”。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