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2 19:01:29
彭鹤鸣
正值暑假出游高峰期,高铁上有不少乘客自带一次性座椅套,覆盖在整张座椅上,便捷又卫生。有网友评论称,暑期气温较高,人们穿着清凉,此举是怕被其他人传染皮肤病。而在各网购平台上,专供高铁动车的一次性座椅套已经售卖了上万件,客服也表示这是专门针对高铁座椅防脏污的,属于热销产品。
带着一次性座椅套坐高铁,被不少网友称作“矫情”——处处嫌脏还怎么出门呢?其实这只是乘客为应对高温湿热环境而做出的常规健康防护,更为大家所忌惮的,是近年来频发的高铁不文明现象,比如“脚踩桌板”“抠脚大妈”等。一次性座椅套大火,也侧面体现了乘客对车厢卫生不尽满意、少数人公德意识淡漠的“抗议”。
关于高铁座椅的清洁问题,12306客服回应称,高铁会定期对列车座椅进行消毒,但很难保证每天清洗座椅套,只有在“乘客将座椅套弄上明显污渍”的情况下才会清洗更换。这一回应看似合理,但面对公共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与个人卫生需求存在矛盾时,铁路部门不能固守现状,将矛盾转嫁给乘客,让乘客为本应享受到的权益额外买单。铁路部门应升级车内卫生清洁标准,提高清理频率与力度;可通过设置座位二维码,及时响应乘客的个性化卫生需求;主动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一次性座椅套。
铁路部门还须健全管理机制,遏制令人反感的低素质行为。当部分乘客公德意识淡漠、不文明行为发生时,铁路部门应在职权范围内扮演好管理者角色。因不具备执法权,铁路部门面对不文明现象通常以劝阻为主,但可借鉴航空公司的“黑名单”制度,联合征信系统,将屡遭举报的低素质乘客进行分级制约,处罚强度可从一般警告升级至禁止乘车。
高铁一次性座椅套并非“矫情”之物,也充当不了“万能解药”。唯有铁路部门充分行使公共管理职责、乘客们不断提升公德意识,才能画好高铁旅程中的文明风景线。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