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学子升入理想大学!长沙这所中学用六年“优秀”诠释民办教育力量

  湖南日报   2025-07-22 17:58:06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5月19日,长沙市教育局公布了2024年度长沙市民办学校办学情况的评估结果,长沙市博纳第二附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二附中”)蝉联“优秀”!这是二附中自参评以来,连续六年获评优秀,也是连续三年位居榜首。

二附中为何能在这项最具权威性的评估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又是如何连年守住这份“优秀”的?

坚持规范办学,办学方向正确

规范,是二附中的治校之本,也是二附中卓越发展的根本源泉。

学校始终践行党的方针政策,以党建引领学校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将党建与教育教学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之星、党员教师上团课等举措,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学校党建经验获得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领导高度认可;学校党组织先后获评“长沙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德育工作先进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学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与地方办学评价指南,依法依规办学,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民主管理的科学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切实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学校获评“湖南省民办教育规范办学先进单位”“湖南省新时代创新型学校”。

坚持因材施教,办学理念先进

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是因材施教、适性发展的教育。

二附中以唤醒学生内驱力为抓手,全面实施唤醒教育,立项省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学校唤醒教育的校本行动研究》,创办内刊《唤醒》,组织唤醒教育课例、案例研究,开展唤醒教育征文、阅读竞赛,潜心打造“全员被唤醒、全员去唤醒、全员互唤醒”的三全唤醒机制。

学校秉承“携手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优化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完善生涯规划平台、创新激励评价模式,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等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行“全员导师制”,实现个性化指导与动态跟踪;打造“阿福公社”,开辟师生员工会话会商、共研共享新通道,搭建家校社携手共同、相向奔赴大平台;创办“携手成长银行”,以积分制量化德育表现,形成良性成长生态;开设“家长职业课堂”,拓展生涯视野;设置校园劳动岗位强化实践能力,举办“校园体育节”“艺术节”“心理健康节”等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放“阿福放映室”,开辟思政教育新阵地。学校“携手成长银行”获评2022年度长沙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案例;“金柚节”获评2024年长沙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创新案例,被多家省级媒体跟踪报道和全面推介。

学校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出发点组建特色班型,通过“三说三清”课堂教学、“三步三环”集体备课、“教学案一体化”“限时作业”打造高效闭环,满足多元成长需求。学校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搭建校内职称评审通道,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每位教师提供绽放风采的舞台,形成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同频共振的育人新格局。

坚持名师强校,管理团队优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二附中坚定践行“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理念,潜心构建“专家治校、名师领航”模式,精心打造强大育人矩阵。校领导中有5位来自师大附中,教师队伍中30%拥有名校任教经历,4位奥赛金牌教练、11位特级或正高级教师、98位双一流名校毕业教师组成“老中青三代共融”的黄金梯队,让教育智慧在薪火相传中迸发新光。

学校坚持“慎选良师、精育名师”战略,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育指导委员会,通过青蓝工程、名师领航、全员培训、业务考试、考察学习等方式组织教师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匠心耕耘结硕果。教师张伟平在全国高考英语改革暨高考英语总复习教学研讨中现场授课获一等奖;刘玉洁在第二届“语文报杯”全国语文微课大赛中获高中组国家级一等奖;周检在湖南省高中物理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谭运兰、张兵权等20余名老师在湖南省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中获奖;许利、刘仕丹等40余名教师在省、市论文评选中获奖;一大批教师在“星城杯”“湘江杯”教学竞赛获奖,10余名教师获评市、区级“优秀教师”“青年岗位能手”;体育教研组荣膺区级优秀称号、学生发展处获青年文明号……这群教育追光者,正以执着的进取精神与扎实的专业素养,为学校教育事业谱写奋进篇章。

坚持适性扬才,办学成绩突出

办学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谱写了一曲高昂的教育之歌。

附中班、强基班配备奥赛金牌教练,聘请优秀毕业校友担任成长导师,鼓励学生拔尖、学业优成。国防教育特色班班主任与军事教官双线协同育人,通过优良行为习惯促进学习成绩全面进步、个人素质卓越提升。4人录取为空军、海军飞行员,36人录取至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防类院校。

通过实施“普及+特长”艺术教育项目,加强美术特色班、音乐特色班型建设,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特长发展路径及上升渠道。300余人录取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知名艺术院校。

学生在学科、艺术、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10余名学子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百余名学子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中获奖,45人在各级作文大赛中获奖,其中龚文宜获第34届武汉国际楚才作文竞赛全国一等奖,并获“文学特长生”荣誉称号;石梦松在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获奖作品在《高中生》上发表;喻言作品《未寐》在省级刊物《十几岁》杂志发表;安栾栾获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全国三等奖。

一大批学生在体育、艺术赛事中斩获佳绩,黄浩文获2024年科雷诺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樊斌获新丝路大赛中男子超模组亚军;曾执铖获第十四届中国优秀艺术特长生才艺大赛省级一等奖;彭乐源同学在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作为队员之一勇夺青少年女子篮球赛冠军;匡俊获湖南省武术套路锦标赛第一名;龚莲暄获湖南省青少年击剑公开赛17+女子重剑第一名;文雅茹、周柯呈等24名学子获湖南省大中学生啦啦操比赛高中组集体爵士、集体街舞第二名。

学校先后被授予“清华大学生源中学”“武汉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基地”“华中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中南大学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二附中“因材施教,适性扬才”育人方略的生动体现。

坚持开放办学,办学格局多元

教育的高度,在于看见世界的广度。学校积极构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以深厚的校园文化为纽带,多层面、多形式开展对外交流活动。2024年,学校与岳麓区博才培圣学校合作办学,初高中一体化培养路径全面贯通。作为全国民办校代表参与2024“中日小大使”活动,与日本立命馆守山高等学校缔结姊妹校,办学足迹迈向国际。学校承办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高中阶段拔尖创新学生培训班、湘江新区教育系统团校培训;接待清华大学研修班、粤黔教育考察团等20余批次,与各界教育同仁开展友好交流。进一步建设校园文化,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新媒体矩阵展示校园特色,学校微信公众号获评第五届湖南省学校文化建设创新成果一等奖。

六年蝉联优秀,是荣耀,更是新的起点。

坚持党建赋能葆初心,坚持名师强校聚合力,坚持五育并举强素养,坚持因材施教重唤醒,二附中将继续用坚守和创新书写着民办教育的品质答卷。

责编:杨斯涵

一审:杨斯涵

二审:余蓉

三审:黄京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