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丨云间鹤影仙踪渺,临武情章古韵饶——探寻成武丁与牛郎织女传说

李忠兴     2025-07-22 17:31:38

撰文丨李忠兴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笔下牛郎织女的这一爱情绝唱,倾诉尽世间痴男怨女的缱绻情思。然而,鲜有人知晓,这一浪漫传说竟和湖南临武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临武人,偶然了解到这段历史时,内心满是震撼与惊喜,随即踏上探寻之旅,期望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与斑驳陆离的遗迹中,还原这一传说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惊鸿一瞥,邂逅传说线索

为实现“以文塑旅”,我一直致力于学习临武的历史文化,近段时间查阅了《临武县志》等诸多资料。在查阅过程中,临武古八景之一的“仙境春游”引起了我的注意。

资料记载,“东云山,在城东门外。山不高,上有寺庙,名‘成仙观’,相传为仙人成武丁飞升之处”。这简短的几句话,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家乡神秘过往的好奇之门。从县志里,我得知“七夕”传说源于成武丁。由此,我开始查阅更多资料,从《桂阳直隶州志》到西汉刘向的《列仙传》,再到东晋葛洪的《神仙传》……终于,在漫长的考证过程中,我发现牛郎织女的传说,与那位传奇仙人成武丁紧密相关 。

古籍钩沉,勾勒成武丁传奇

在《桂阳直隶州志》和《临武县志》的详细记载中,成武丁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成武丁是东汉时期临武北乡乌里人。他身高七尺,平日少言寡语、不苟言笑,却向来有豁达的度量。十三岁时,他就担任了县里的小官吏。有一次,他送物品到州里,州牧周昕见他与众不凡,便任命他为文学主簿。

有一回,成武丁奉命出使京城,返回途中到了长沙,由于来不及赶到驿站,便在树下休息住宿。这时,他听到树上传来声音说:“要到长沙城里买药。”抬头一看,原来是两只白鹤栖息在树上。成武丁便提前到集市门口等候,果然看到两个老人撑着白色的伞走来。他跟着老人走了一整天。老人问他:“你想要干什么?一直跟着我们。”成武丁答:“我知道你们有济世救人的医术。”老人回头笑着,从袖子里拿出一本《玉亟素书》,上面有“成武丁”的名字。接着,老人各给了他一丸药,说:“你可以成为地仙。”还和他约定了时间。成武丁拜谢后,吃下一粒药丸,然后与老人分别离去。此后,成武丁便能洞察世间万物,还能听懂禽兽的语言。

有一次,成武丁与朋友聚坐在一起,听到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成武丁说:“集市东边有车子翻了,米撒了一地,这些麻雀相互呼唤着去吃米呢。”派人去查看,果真如此。太守在正月初一举办宴会,让成武丁负责斟酒。他忽然拿起酒向空中喷洒,众人见状十分奇怪,纷纷询问原因。他说:“刚才临武发生了火灾,我是在救火。”第二天,县令张济的书信送到。信中说正月初一举行庆祝集会,午后时分起火,火势蔓延到官府衙门。忽然东北方向下起雨来,还带着芬芳的酒气,火于是就熄灭了。被雨淋湿的人都有醉酒的感觉。这些故事在《临武县志》中均有详实记载,印证了成武丁的传奇人生。

过了两年,成武丁觉得当初与白鹤老人约定的时日即将期满,于是就以生病为由辞去官职返回家中。他又吃下之前老人给剩下的一粒药丸,对弟弟说:“七月七日,牛郎要去拜见织女,我也应当返回天宫了,不能再长久地留在人间。”说完就去世了。太守亲自为他料理丧事,他的尸体柔软,奇异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屋子。这一年是后汉光和二年甲申年,七月七日。

下葬几天后,乡里人在州里的武昌冈(现郴州骆仙岭,因成武丁以白骡代步,后成为“地仙”又叫“骡仙”,骆仙岭由“骡仙”发音类似误传),看见成武丁骑着白色骡子向西而去。他说:“我到迷溪后,就会回来。”又说:“我走得匆忙,有一只旧鞋放在鸡窝上,一把大剑在门旁边,让我的家人把它们收起来。”乡里人到他家中,听到哭泣声,感到很惊讶,就把成武丁托付的话告诉了他的家人。家人说:“这些东西都放进棺材里了,怎么会在外面呢?”随即去寻找,果然找到了。家人把这件事禀告了太守,太守派人打开棺材查看,发现尸体已经不存在了,只有一根七尺长的青竹和一只鞋子罢了。

部分参考文献

这一传说在《列仙传》《神仙传》、南北朝吴均《续齐谐记》、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五代杜光庭《仙传拾遗》、北宋李日方《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南宋陈葆春《三洞群仙录》、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明《万历郴州志》、清《康熙字典》、清《郴州总志》等众多名人名著、道教典籍、工具书以及地方志中均有记载。

清代大学士、方志学家王闿运在《桂阳直隶州志》中更是明确指出:“七夕灵会,始自临武,传于天下数千年矣。”可见,成武丁“牵牛诣织女”的故事,便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在临武民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仙缘逐渐演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

 县志里面仙境春游图片

前面已述,牛郎织女传说源自成武丁传说。深入探寻便会惊觉,这一经典爱情故事与临武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联系。

从历史建筑遗迹来看,曾经的成仙观与白鹤观在临武占据重要位置。成仙观坐落于东云山之巅,相传是仙人成武丁飞升之处,其承载的仙缘气息为牛郎织女传说在此生根提供了神秘土壤。白鹤观位于古县城南门附近,虽如今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它们曾是这片土地上神秘文化与古老传说的重要见证者。

而临武丰富多样的地名,宛如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牛郎织女传说世界的大门。舜峰镇的骡溪,让人不禁联想到仙人成武丁乘白骡西去的神秘身影,或许这正是当年成武丁往来天地间,为牛郎织女传递信息的必经之路。汾市镇的牛背溪,仿佛能看到憨厚的老牛驮着牛郎,在清澈的溪边踱步,为牛郎织女的相遇创造契机。武水镇的牛石墩,恰似老牛休憩时留下的印记,静静诉说着那段跨越天地的爱恋。楚江镇的通天庙,承载着凡人对天庭、对仙缘的向往,极有可能是牛郎织女故事中,凡人沟通天地、祈求姻缘的神圣之地。

再看麦市镇的仙女寨、七仙寨、仙女岩、仙姑井,这些名字无一不透露着仙女的气息。不难想象,美丽的织女与姐妹们或许曾在此嬉戏玩耍,留下了无数动人的传说。武源乡的牛郎塘,花塘乡的牛头冲,香花镇的天河冲,万水乡的牛毛岭等,从牛郎的名号到象征天河的地名,完整地构建起了一个与牛郎织女传说高度契合的地理空间。

这些地名绝非偶然,它们是历史的沉淀,是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牛郎织女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的具象化体现。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明确地告诉世人,临武就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载体。

尽管岁月变迁,成仙观与白鹤观已不复存在,但这些承载着传说的地名依旧鲜活。临武将自身的山水地名与牛郎织女传说完美融合,构建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牛郎织女故事与临武的深厚渊源。

临武县滴水源景区的鹊桥和牛郎织女雕塑

诗韵流芳,墨香绘就仙踪魅力

临武的奇山秀水与成武丁的传奇传说相互交融,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他们纷至沓来,沉醉于这片土地,挥笔泼墨,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这些佳作不仅成为那段历史的生动见证,也让后人得以穿越时空,领略到成武丁传说的独特魅力与临武山水的别样风情。

早在宋代,文学家、郴州知军阮阅便在其名著《郴江百咏》及《诗话总龟》中,为成武丁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在《成仙观》里,一句“仙去寥寥几百春,故居依旧在湖滨”,将成武丁仙去后岁月的悠长寂寥,与故居的安然伫立刻画得入木三分。

时光流转至明代,文人雅士对临武及成武丁传说的热情愈发高涨。刑部官员谢邦信在《游成仙观》中深情写道:“隆武山头风日清,我行傥遇成武丁。白骡行迹不知处,兰舆指点问金城。”彼时,风和日丽,诗人漫步于隆武山,心中满是对成武丁的强烈神往,他渴望能在这悠悠山径间,与传说中的仙人来一场奇妙邂逅,即便寻觅不到白骡行迹,也要向人打听仙人的踪迹,那份憧憬之情跃然纸上。

别驾刘诚路过此地,在《白鹤观》中不禁感叹:“王事驱驰到此山,仙人白鹤未曾还。冉冉瑞烟笼宝殿,霏霏香雨拂花栏。”诗人因公务奔波至此,却被白鹤观的神秘清幽所吸引。在缭绕瑞烟、朦胧香雨中,仿佛能看到仙人离去的缥缈身影,更觉此地超凡脱俗。游和的《白鹤观》“仙人飞去几经年,遗迹独存洞里天。苔藓绿封烧药灶,崖扃碧泻洗丹泉”,则生动勾勒出仙人离去后的场景。岁月悠悠,药灶被苔藓层层覆盖,崖壁间清泉流淌,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静谧,让人不禁沉浸在对仙人往昔生活的遐想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的临武籍文人也为家乡的仙踪留下了动人诗篇。明朝兵部尚书刘尧诲在临武古八景东云山“仙境春游”处,挥笔写下“云岑当地驻游仙,仙子还宫不记年”,为这片山水增添了如梦似幻的仙宫色彩。监察御史陈经同样有感而发,“神仙归去几何年,山下琳宫故俨然”,一句诗,道尽了对仙人离去岁月的追思,以及琳宫依旧的感慨。

到了清朝,更多文人以《仙境春游》为题,从不同视角为临武仙景作画。刘尧诲的“云岑当此驻游仙,仙子还宫不记年。翠盖霓旌照容与,琪花瑶草称留连”,描绘出一幅仙宫盛景,翠盖霓旌之下,仙人悠然,琪花瑶草摇曳生姿,让人仿佛置身仙境。陈以矩的“不缘鹤驾腾归骑,惟有骡踪觅去程。白足赤髭应作侣,青山绿树亦垂名”,满含对成武丁仙踪的执着追寻,即便仙人已乘鹤远去,诗人仍想循着骡踪探寻他的过往。

这些诗作,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临武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不仅为临武的山水披上了一层诗意的华裳,更从侧面有力地证明了成武丁传说在当时的广泛流传与深远影响。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窗口,透过它,我们能看到古人们对神秘仙踪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岁月沧桑,传承恒守情谊长

如今,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我依照县志上的古县城图,去寻找东云山“仙境春游”这一历史遗迹。东云山现地处“东城村新村”沿东云路到老县政府一带,然而眼前的景象,却与古籍中的记载截然不同。四周,现代建筑物鳞次栉比,将它紧紧围绕。

曾经,山顶那座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成仙观,在解放后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光学仪器厂。周边又陆续建起了精神病院、老政府和自来水公司,而山脚下,也早已被密密麻麻的居民房覆盖。我四处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渴望能找到一丝成仙观的遗迹,或是从老人们口中寻得一些回忆。然而,时光太过匆匆,一切都已模糊不清,只留下无尽的遗憾。

同样,临武古代那座香烟袅袅、信徒络绎不绝的白鹤观,在县志地图上,位于古县城南门附近。可在岁月的无情侵蚀与时代的快速变迁中,它也没能逃脱消逝的命运,如今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仅仅存在于古籍的寥寥记载里。现在,这里是一片繁华的居民区和热闹街道,就连当地的老年人,也对曾经的白鹤观毫无所知,只知道现存的白鹤井。

尽管这些承载着历史的遗迹,如同仙人的踪迹般难觅,但牛郎织女传说与成武丁的故事,却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临武人的心中。在民俗传承方面,每年七夕,临武的姑娘们都会举行“乞巧”活动,她们精心准备,希望能从织女那里求得一双巧手。而情侣们,也会在如水的月下悠闲漫步,互诉着彼此的深情。这些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了对牛郎织女传说最生动的延续。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古老的遗迹虽在逐渐消逝,但文化的传承却从未间断。临武,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小城,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和传承着牛郎织女传说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云间鹤影的仙踪、缠绵悱恻的爱情传说,在临武这片土地上继续绽放光芒,续写临武的传奇篇章 。

责编:张思齐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