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湿邪如何祛除,专家告诉你答案

张春祥   湖南日报   2025-07-22 17:31:35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聂军

盛夏时节,高温多湿,人体很容易被湿邪侵袭,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肢体沉重等症状,如何摆脱湿邪困扰?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医康复专家从饮食、起居、运动、穴位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助力健康度夏。

饮食调理:宜清淡为主,助脾运化

健脾祛湿食材推荐  

赤小豆+炒薏米:赤小豆利水消肿,炒薏米(减轻寒性)健脾渗湿,可煮粥或泡水。 

山药茯苓粥:山药补脾,茯苓祛湿,搭配粳米煮粥,适合早餐。 

冬瓜薏米鲫鱼汤:冬瓜利湿,鲫鱼健脾,适合湿热重者。 

陈皮生姜茶:陈皮理气化湿,生姜温中散寒,可缓解腹胀、恶心。

忌口食物

生冷寒凉(如冰饮、西瓜)、油腻甜食(如奶油蛋糕)、辛辣刺激(如烧烤),以免加重脾虚湿困。

起居调养:防潮通风,避免贪凉

晨起晒太阳

早晨7-9点(脾经当令时段)适当晒背,可升发阳气,驱散体内寒湿。 

避免久吹空调 

过度依赖空调会阻碍汗液排出,湿气内郁。建议保持自然通风,适度出汗。 

午间小憩养心 

夏季与心相应,午休15-30分钟可缓解疲劳,忌久睡以免湿困头身。

运动祛湿:适度出汗,升阳排湿

八段锦/太极拳:推荐练习“调理脾胃须单举”等动作,增强脾胃功能。 

散步或快走:清晨或傍晚进行,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伤津。 

拍打脾经:沿大腿内侧(脾经循行路线)轻轻拍打,促进气血运行。

穴位保健:按摩艾灸,激发脾胃功能

足三里(健脾要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四横指)。

每日按揉5分钟,可增强脾胃运化。 

阴陵泉(祛湿第一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凹陷处。

按压或艾灸此穴可利水渗湿。 

丰隆穴(化痰湿要穴)

位置: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

常按可化解痰湿,适合体胖舌腻者。

盛夏养生重在“清补”,健脾的同时避免过度滋腻。若湿邪症状长期未缓解或伴随发热、严重腹泻等,需及时就医辨证调理。

责编:李传新

一审:张春祥

二审:杨丹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