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更新|高考未录取备注“总分低”,戳中了谁的“玻璃心”?

  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7-22 17:22:16

文案|唐雨琪 

出镜|张英

后期|兰佳琛(实习)

近日,云南大学一则拒录备注引发争议。起因是一名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孩子填报云南大学未被录取的系统截图,并配文称“不要我就不要我,何苦要加这几个字羞辱‘本宫’。”其中,可以看到系统显示校方在“退档原因”备注一栏写有“总分低,录取额满。”

“总分低”三个字,直截了当说明原因,但也因此被人质疑是否欠缺“人文关怀”?该怎么看?今天的三点更新来谈一谈。

先来看看这个质疑本身,其实隐去了一个默认的前提,那就是拒录备注到底需不需要具备“人文关怀”。但实际上,拒录备注的本质是什么?是信息告知。而信息告知最需要的是真实与效率,至于“人文关怀”,有位网友的评论很中肯:“可以,但没必要。”

“总分低”三个字虽直白,却精准传递了“分数排序未达招生计划”这一关键事实。相较于模糊不清的“未达到我校录取要求”,或充满想象空间的“录取计划已完成”,直陈原因反而可以避免考生陷入无谓猜测与反复求证。至于那些更充满“人文关怀”的鼓励性话语,本身就不属于拒录备注需要传递的信息内容范畴。

其次,值得赞赏的是,发帖的考生和考生家长,无论是在帖子中还是在回应媒体的采访中,都没有表示不满,更不存在所谓的“被伤害到”,而是觉得“这事挺好玩”。那么,真正难以承受“总分低”三个字的,到底是谁呢?结束高考的学子大多数已迈入成年门槛,若连一个客观中性的事实陈述都需要修辞软化,是不是太低估一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力了?要知道,过度保护培育出来的不是花朵,而是巨婴。

当然,要说此事有没有完善的空间,也有,但绝不是抠字眼。在确保信息准确的前提下,高校可尝试在查询界面增设录取分数线、专业竞争比等数据参考,或提供“同分段考生去向”的统计服务等等。这样,也能让备注拥有更立体的决策价值。而事实上,云南大学也表示将“向上级反映意见”,这种开放的态度,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至于“总分低”到底戳中了谁的“玻璃心”?反正不是年轻考生,擅长玩梗自嘲的他们,可没你想得那么脆弱。

责编:张浩

一审:唐雨琪

二审:尹虹

三审:冒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