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堡镇檀树村:机声隆隆 “烘”出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07-22 17:18:2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2日讯(通讯员 罗羊慧 汤可可)

君山区良心堡镇檀树村的农产品烘干厂内机声隆隆,六台大型烘干设备开足马力,将丰收的喜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作为村集体经济重点发展项目,该厂通过“村集体+企业”合作模式,不仅实现年产值2万吨的吞吐量,更通过精准的“联农带农”机制,将发展红利直接送到了田间地头,走出一条产业兴村、农民增收的特色路径。

村集体经济“造血”新路径

檀树村烘干厂作为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项目,通过"村集体+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村集体依托政策扶持资金及土地资源入股,企业则以生产设备及运营经验为支撑,形成资源互补的合作关系,企业每年向村集体支付16.4万元固定租金。

“过去村集体收入全靠天吃饭,现在烘干厂就像一台'经济引擎',让集体资产持续增值。”檀树村党支部书记王次林介绍道,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村集体经济单打独斗的局限,通过专业化运营实现降本增效。企业方投入的6台智能化烘干设备,日均处理量达400吨,服务半径覆盖周边村镇,夏秋两季满负荷运转时可为村集体创造额外收益。这种"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实践,正在重塑乡村产业格局。

联农带农:补贴到户 产业到田

集体经济的壮大,最终要落脚到惠及村民。檀树村将烘干厂带来的租金收入,切切实实用在了“刀刃”上。据了解,村集体将从16.4万元年租金中,专项拿出4.8万元用于实施“联农带农”政策,今年针对种植小麦的农户给予每斤三分钱的直接补贴。

“以前每到收获季节就发愁,收割后要自己联系烘干设备,找仓库储存,最后还得四处跑销路,费时又费力。”戴凤华指挥着工人卸货,将收割的小麦运到厂里烘干,他聊起建好烘干厂后的改变,兴冲冲地向记者分享道,“现在省心多了,成本也降下来了,收割后续的烘干、储存和销售都由烘干厂负责,加上村里每斤三分钱的补贴,今年能多赚不少。”

戴凤华的经历正是檀树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的生动写照。这座由村集体与企业合作建设的烘干厂,不仅解决了农户的粮食烘干难题,更是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产业支撑,服务乡村成效显著

这座烘干厂不仅是村集体增收的“钱袋子”,更是服务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据了解,该厂年吞吐量达2万吨,其加工能力占据了良心堡镇农产品总产值约三分之一。厂内配备的6台烘干设备,日处理能力可达400吨,主要服务于夏秋两季粮食集中烘干需求。

烘干厂的高效运转,不仅解决了周边农户,特别是檀树村农户粮食收获后的烘干难题,减少了因天气原因造成的损失,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成为推动良心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君山区良心堡镇檀树村的烘干厂项目的成功实践,是村集体经济与企业市场化运营有效结合的生动案例。它通过稳定的租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又通过精准的“联农带农”政策,让发展成果直接惠及广大种植户,实现了集体增收与农民受益的双赢,为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檀树经验”。

责编:张佳玲

一审:冯铁

二审:张一新

三审:闵皓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