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07-22 16:36:29
在时光的长河中,1981年犹如一颗璀璨的启明星,照亮了无数人求知若渴的心灵,因为这一年,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诞生了!自考,这条充满荆棘却又洒满希望之光的道路,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与奋斗。而我,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人,也在这条道路上留下了自己深深浅浅的足迹。
成长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自考缘起与懵懂探索
我与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的缘分,像是命中注定的邂逅。自幼,相比于理工类的知识,我更对文学类知识的掌握更胜一筹。然而,人生的轨迹总是充满了曲折,年少时的懵懂与不努力,让我与全日制本科大学失之交臂。当我踏入专科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萌生出了一丝难以言说的不满足感,那是一种对于知识有着更为炽热渴望、向往更高层次深造的强烈心愿。不过,我还是怀揣着这样的想法继续在专科学校就读,凭借着自身对文学的偏爱以及相对突出的优势,选择了小学语文教育这个文学类专业。海明威在《真实的高贵》中说道:“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是啊,我又何必计较高考的失利呢?命运给了我一副不好不坏的牌,我自己要打出精彩。强者书写出“运”,弱者抱怨其“命”。于是,心中的不甘像有一团烈火一般,催促着我提升学历,恰巧这时自考这扇大门向我敞开了怀抱,我便与自考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在那之后,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这条充满艰辛与风雨的道路。
在自考的初期,我如同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记得我第一次拿到自考的教材时,那股纸张的油墨香仿佛带着一种魔力,但看着教材中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晦涩难懂的理论时,一种无力感瞬间涌上心头,同时也夹杂着一丝忧虑:那一本本厚重的书籍,犹如深不见底的知识海洋,我真的能够在这片大海中找到方向?古代汉语的晦涩难懂,现代汉语的精细规则,文学概论的抽象概念,每一个都像是横在我面前的一座大冰山。
每一个夜晚,我便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打开台灯,逐字逐句地研读着,手中的笔也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着重点和疑问。为了理解古代汉语中的各种语法,吃透外国文学史中错综复杂的文学流派演变以及美学中那些深奥抽象的理论概念。我在图书馆整整抓耳挠腮了好几个下午,从教材中的解释和例句中慢慢摸索,终于理解了大部分的语法内容;清晰地知晓了浪漫主义文学如何以激情澎湃的笔触、瑰丽奇幻的想象为世界文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理解了那些晦涩难懂的哲学思辨,并试图从他们深邃的文字里探寻美的本质到底藏在何处。那时候,每一个知识点的攻克都像是一场小小的战役,而每一场胜利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坚持是一往无前的姿态:自考挑战与困境突围
首次自考的考点就设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这本该是一件让人觉得安心的事,可在备考的日子里,我未曾回家。考试渐近,踏入家门的那一刻,我不经意间抬眸,却瞧见母亲坐在沙发的一角,手里拿着我放在桌上的自考资料,眼中满是关切。我抱怨说自考好难啊,母亲却笑着迎上来说道:“我相信你一定行的,你努力了这么久一定会有收获的。”那话语如暖流淌过心间,突然想起了我的同学轻描淡写的看似随意的一句话:“不过是成人高考罢了”,当时我的心是猛地一沉,一种难以言说的落寞感瞬间涌上心头。而现在同学的不理解带来的委屈因为母亲的话语瞬间消散,或许对于我的同学来说这只是个模糊的概念,然而于我而言,这是一条以最少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去提升自我的珍贵路径。所以我渴望成为母亲的骄傲,哪怕独自前行,也要在这默默地成长中绽放光芒,变得坚强。也正因如此,紧张与迷茫的情绪如影随形,为了抚平第一次的自考紧张感,我开始在一些网络交流平台上浏览,看到了曾经及其现在许多踏上自考道路上追梦人的故事。他们有来自不同年龄层的和不同生活背景的自考人,但我们都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我还加入了一些自考学习论坛和社群,在那里,我与全国各地的自考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备考经验。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形成了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学习大家庭。
随着自考制度的不断发展,学习资源也日益丰富起来。网络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学习APP、刷题APP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自考时就会利用这些新的资源来辅助自己的学习且不厌其烦地刷题,当我拿到试卷,看到那些熟悉的题目时,我知道,这是检验我努力成果的时刻。但心中的紧张感也随着这种熟悉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信和从容。我在试卷上奋笔疾书,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一一呈现。第一次走出考场,我感觉之后的每一次踏入和踏出考场都会一次比一次的自信从容。
汉语言专业的每一门课程都像是一座山峰,等待着我去攀登。其“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漫长的历史时期,无数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却又复杂纷繁的文学画卷。面对这样的挑战,我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在网上精心筛选优质的课程讲解,参考各路学霸分享的学习笔记,从中汲取了不少有用的思路和方法。而后,我结合所学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按照历史朝代顺序,对各时期重点作家和作品分类整理。我深入研读《论语》《孟子》等先秦诸子著作,沉浸在李杜诗歌、苏辛词章里感悟文学魅力,还大量查阅学术资料拓展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让我愈发自信地面对后续的考验。
在汉语言自考的征程中,我也遇到过其他的挫折和困难。有时候,一些考证的学习和学校的日常工作会让我无暇顾及自考的学习,导致我的学习计划被打乱,让我感到十分焦虑。还有一些课程,尽管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考试中的成绩却并不理想。当时,我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在大学毕业前考完自考。但是,我想起了那些和我一样在自考路上奋斗的伙伴们,想起了那些40年来在自考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前辈们,他们的故事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我重新调整了学习方法,加强了对作家的写作风格及其时代的认知,反复的翻书,反复的总结,从早期的文学改良派到创造社、新月社等社团的兴起,再到左翼文学的蓬勃发展。终于,在第二次考试中,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
学习是心灵上的自我救赎:自考收获与传承希望
40年来,自考制度培养了无数的人才,他们如同夜空中的繁星,在各自的领域中闪耀着光芒。有的自考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基层员工成长为企业的管理者,他们凭借在自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带领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业绩;有的自考人在文化领域大放异彩,他们用自己的文字书写着时代的故事,传承着文化的火种;还有的自考人投身于教育事业,将自己在自考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我身边就有好几位这样令人钦佩的自考前辈。其中一个自考人他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继续深造,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的梦想。在自考制度刚刚推出的时候,他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他选择了汉语言专业,在艰苦的工作之余,每天坚持学习到深夜。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不仅顺利通过了汉语言自考的所有课程,还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作品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上,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考是一条能够实现梦想的道路。对于真正的求学者来说,他的经历无疑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一转眼,短短的两轮考试,我已经考过了六门课程。但似乎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回想一次次的努力,自考给了我许多自信;回想一次次的挫折,自考给了我磨砺;再回想一次次的成功,自考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是的,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与自考制度40年来所营造的良好学习氛围和提供的机会是分不开的。这40年的风雨兼程,自考制度为无数像我这样的人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让我们有机会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正是在这一年的自考生活中我有了自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在自考中所收获的知识和力量,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去考专升本、公务员或者考研。也许生命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拼搏的过程吧。同时,我也希望更多有需要的人也能够了解自考、选择自考,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追逐自己的梦想。因为,每一个自考人都是一个追梦人,他们的梦想汇聚在一起,就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光芒。
青衿之志,逐梦不息!回首 40 年来,在漫漫人生路上,有这样一群人,那便是每一位在自考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奋斗者。我们都通过不断学习,弥补了曾经的遗憾。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自考给予了我们改变的机会,同时实现心灵的升华与救赎。我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作者:张婧
责编:杨斯涵
一审:杨斯涵
二审:余蓉
三审:黄京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